阅读历史 |

第283章 北京裁军条约(2 / 2)

加入书签

最后,又经过了1轮谈判,决定了最终的开会地点,中国作为发起国和主要推动者,自然不可能将这个好机会拱手让人,提议在北京举行。

而美国则以两次海军裁军会议都在华盛顿举行为由,希望延续惯例,继续在华盛顿举行。

英国在裁军会议上也表现积极,将会议摆在伦敦得到了许多欧洲国家的支持。

但最后的定音1锤还是由德国人来敲的。

德国的选择无疑是在中国举行,毕竟美国还没有与苏维埃德国建交,自然不可能成为德国的首选,而在英法两国举行,德国也不可能放心,1不留神就能被这俩老东西坑了。

1930年5月下旬,大会的具体细节已经商讨完毕,而中国的动作也很快,早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结果,就在大会要召开之际,法国现政府因经济危机垮台重组了,又将大会往后推了两个月。

直到8月中旬,各国才做好准备,各国代表赴华,至8月22日,国际裁军会议在北京正式召开。

英美等国代表住在了中方安排的酒店中,而苏德代表则住在大使馆里。

可能是出于省钱的考虑,苏德的大使馆依然沿用了原有的大使馆,只是稍微修葺了1下,换掉了1部分的装饰品,显得更加朴素幽静。

这座大使馆是帝德政府在1907年重建的,是1座灰白色主色调的具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的贵族建筑群,两大两小4栋房子,还有花园、人工湖和草坪,建筑颇具几何美感,占地面积不小,地段也好,仅从此便能窥见当时两国关系之亲密。

只不过,如今黑鹰旗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1面绘着锤子

圆规的黑红黄3色旗。

在苏德大使馆外,警备力量尤为森严,既是为了保护德国代表,同时也是对他们的监视。

意识形态的矛盾以及红色政权在情报方面的天然优势都让人无法不重视,更何况此次德国人是己方的贵客,既不能失了礼数,也要多做提防,着实是让情报部门头疼。

不过好在德国代表深居简出,倒也算是省心。

不过大会会场上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作为东道主,中国自然是先抛出了1个方案:

在海军方面,中国主张停止主力舰更新,主要海军国家继续废除主力舰,并限制轻重巡洋舰的数量和总吨位。

6军方面,中国则主张限制军队总数和装甲部队的数量。

同时,中国还提议对其他军事力量的限制,包括海警、警察、国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