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3章 空阔海天(1 / 2)

加入书签

《家祖左宗棠》全本免费阅读.cc

在走向天空的过程中,间战期自然是1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曾经的航母先行者,皇家海军低迷不振,消极怠日,而本不重视航母的美国海军,却在20年代末认识到了航母的价值,并积极前进。

国防军自然也不例外,而且,不仅仅是发展航母,还在探索新的攻击方式和攻防体系。

现阶段航母的主要进攻手段是鱼雷武器,1916年,德国研发的航空鱼雷在奥匈帝国袭击威尼斯的大战中得到了检验,在当时,这东西存在着投掷困难、射程短、精度低、故障率较高等问题,但在后续的战争中,英国和德国都对这种武器进行了研究。

1916年初,意大利向英国移交了十7枚未爆炸的鱼雷,随后,在1战后期,英国已经推陈出新,研制出了新的航空鱼雷,可靠性和投放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战争结束后,中国在英国考察了航空鱼雷的发展,并获得了德国的1些实验数据,着手研制新型的鱼雷。

从1920年开始,新1代的鱼雷进入了研发中,新型的600公斤级别的航空鱼雷在1925年中旬完成了原型鱼雷的设计,新型鱼雷被命名为25式航空鱼雷,直径38,全重665公斤,战斗部装药127公斤,采用高压空气煤油驱动,42节下射程1500米,36节下3000米。

花费如此多的时间,海军除了对鱼雷制型进行了细致研究,还研发了新型的炸药,常规使用的是由梯恩梯、硝酸铵、铝粉、石蜡、松香以及柴油以55:33:06:01:01:04比例配制,这型炸药被称为25式乙型炸药,拥有较好的耐湿性和抗潮性,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属1种相当先进的炸药,在未来的多年里都是海军鱼雷装药的顶梁柱。

当然,除了24式炸药,国防军还研究了黑索金的运用,试图将其加入鱼雷中,以增强鱼雷的威力,但由于成本和技术问题,这型鱼雷并没有后续,但黑索金这种对于中国来说原材料几乎不受限的炸药还是得到了重视。

整体来说,这型鱼雷的性能不错,抛开实战分析,其问题主要是壳体和结构都较为脆弱,主要是为了减重,便于飞机携带,客观上来说,这给飞机在投放航空鱼雷时的飞行速度、高度和姿态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不过,在实际使用中,对于双翼机而言,这其实不算什么问题,双翼机本身就飞不快,且拥有很好的低速性能,只要飞行员训练合格,在投递时并不用担心上述问题。

同样的,针对这些又慢又大的鱼雷机,防空火力也有所提升,国防军在1923年前后开始研发130高炮,以取得足够大的杀伤力。

不过,高平两用炮的研发并不顺利,长倍径的大口径火炮的射角受限,国防军最终只研发了30倍径130高射炮,不过,由于炮座设计不足,130炮笨重,海军也同时保留了100高射炮。

而在中口径防空火力上,国防军觉得76高炮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干脆也不用了,而是研发了4联装45倍径40高射炮,搭配127高射机枪组成中近距离的密集火力网,而在1些舰艇上,还会用20机炮替换。

而这1套防空体系也在新军舰设计上得到了运用,1924年中开始,国防军开工或者说开始对壬戌案战列舰进行了改造工作。

历史上的条约期的航母可以大致分为两种,1种是由废弃的快速战列舰改装而成的航母,比如说当时世界上最大的4艘航母,列克星敦级、赤城号和加贺号,这些航母船体巨大,都是用超大型高速主力舰改装而来。

而另外1种则是从设计开始就作为专业航母来建造的,比如说约克城级航空母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