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章 7志有余与不足的典型症状及高效补泻疗法(1 / 2)

加入书签

《黄帝内经智慧解读》全本免费阅读.cc

黄帝说志有余,和志不足,会出现哪些岐伯说:“志”不仅仅指现代意义上的意志或决心,它还与五脏中的“心”及“肾”的功能密切相关,涉及情志调节与脏腑功能的协调。在中医理论中,“志”的强弱可以影响人体的气机运行和脏腑功能。

“志有余就会腹胀泄泻”,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当人的情志过于激动或亢奋时,容易导致气机紊乱,特别是影响到了脾胃的运化功能。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若情志过激,气机逆乱,脾胃受损,则可能出现腹胀、泄泻等症状。这反映了中医情志致病理论的一部分,即情志的异常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脏腑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而“志不足则会手足厥冷”,则是指当人的情志消沉、缺乏斗志时,机体的阳气可能受到影响,特别是肾阳虚衰时,温煦功能减弱,四肢末端得不到足够的温养,就会出现手足厥冷的现象。这里,“志”的不足被看作是肾阳虚衰的一个间接表现,因为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阳对全身脏腑组织起着温煦和推动的作用。

黄帝问怎样运用补泻之法进行治疗呢?

岐伯说:志有余的应当泻然谷并针刺出血,志不足的则应当取复溜穴,采用补法”。

“泻然谷并针刺出血”,这里的“然谷”是足少阴肾经的一个穴位,位于内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在中医针灸理论中,对特定穴位进行“泻法”操作,如深刺、强刺激或配合放血等,可以达到泻热、排毒、调气等效果。因此,对于“志有余”导致的病理状态,如情志过激引起的气机逆乱、脏腑功能失调等,通过泻然谷并针刺出血,可以帮助疏通气机,调和脏腑,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