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4第34章(1 / 2)

加入书签

《娶了前任她姐,农家子在娇妻文学里科举了》全本免费阅读.cc

最后一天,几道考题基本截取《四书》《五经》的一些言论,考验考生经学致用之能,在于“义之道”。

例如:

第一题为:“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

次题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三题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

以第一题为例子,解题思路还是围绕“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这句话来阐释自己的观点: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

《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

自古帝王之治、圣贤之道、不外一中。中者、举天下万世所宜视为标准者也。然芸芸之众、率恭然不能自立。而豪杰奇逸之士则又不免矫持太过、而不能以大中为归。即中矣、而卒不能历久不渝、贯始终而如一,则物俗为之累也。惟君子能祛物欲之累、介然有以自持、此其所以难能可贵欤。夫子答子路之问强、而复进之於君子有曰、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信哉、其能强也。且吾尝见天下之变、所以挠吾中立者多矣。凡夫祸乱之萌、必先挟一近是之词以为煽惑人心之计、一二见微之士或能逆知其妄、耿耿自立而不陷其樊。设於此而复有巨诈雄奸、别树一帜以相抵抗、其所以攻击彼党而发其逆谋者、适与己见若合符节、则不觉沛然从之而无复疑及乎。势焰已成、徒党已众、而阴谋渐露、其狂悖乃更有甚焉。至此虽觉悟、愤悔而已。失身其中、噬脐无及。自古以来忠义慷慨之士、不能卒守中立者、往往如此也。君子则不然、其识足以鉴别天下之是非、灼然如黑白之不可乱。其力足以措拄狂澜之横决、屹然如砥柱之不可摇。当举世昏昧之秋、尝倡为非常之说、以冀弭百世之患。迨吾谋不用而卒归於败、然后天下服其先觉、纷纷并起、窃其绪论、横议放言。而奇邪诡辩之徒、思乘时以售其奸、乃托君子之言、以保国救时悚动天下。而君子於此反退然中处、若无以异於常人。及其邪说一败,为世大?,而君子不与其祸。时势迁流相激、世变万端、君予以一身卓立其中、凝然若出於无事。天下方惊骇怪叹以为神奇、而岂知其素所树立者固如是哉。夫惟有定识以烛於几、先有定力以持於局外、然后甘言好诃不足以诱之、群疑众谤不足以动之、权谋诡术不足以误之、祸福利害不足以乱之。而要其本原、在能取物欲之私而胜之也。故曰自胜之谓强。

与八股文相通的是试贴诗,其亦讲究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大结。要求韵律流畅、对仗工整。

试帖诗,亦叫赋得体、试律诗,比律诗更严谨,多为五言六韵,偶尔也有五言四韵、五言八韵等。与八股相对应,五言八韵遂成定例。最熟悉的试贴诗乃白居易的《古原草送别》,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此诗算是广为人知。

原诗句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第一联和第二联描写原上野草茂盛了又衰败,枯了又长,秋枯春荣,代代如此循环的野草茂盛生长又衰败的情景。第三联的“侵”、“晴翠”再次点明了草原上盎然生机的青草点缀着古道和荒城,而“古道””荒城”笔锋急转,是暗色调子,最终引出诗人“萋萋”之愁绪,以景色引入离别之情绪,“萋萋”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引经据典,颇有“盛极必衰“的饱满情绪。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对应破题、承题、起讲。“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入题、起股,“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中股、后股,“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束股、大结。

试贴诗用词考究,忌讳“死”“皇帝”等字眼,可以用同义词代替,题目太长时可选取关键词即可,用典要精练又不失偏驳。

例如本次考试最后这一题试贴诗:赋得《万紫千红总是春》,得“千”字为例。

路臣对诗如下:《赋得万紫千红总是春》

暖入三三径,寒消九九天。

春光无远近,花意总便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