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3第33章(1 / 2)

加入书签

《娶了前任她姐,农家子在娇妻文学里科举了》全本免费阅读.cc

若论第二题,这句话译成白话文是这样的:贾谊提出制约匈奴的策略是五饵三表之说,“五饵”指的是以中原优越的生活吸引匈奴,“三表”则指的是以怀柔政策来同化匈奴。班固讥笑贾谊的“五饵三表之说”是书生白话,但是春秋时期的秦穆公曾经以怀柔政策平定了西戎游民,中行说这个人是中原官员,却被中原皇帝派到匈奴做使者,最终此人听到这言论十分愤懑,为对抗贾谊的“五饵三表之说”,直接投靠西戎,为匈奴出谋划策。

可从“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以正反两面来举例子,讲事实,旁征博引,从而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可作答如下:

《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

吾尝读贾谊新书、观其上书文帝、请试以属国之官以主匈奴、当挟五饵三表之说、系单于之颈而致其命。其所谓三表、则曰爱人之状、好人之技、仁道也、信为大操、常义也、爱好有实、已诺可期、十死一生、彼将必至。至所谓五饵、不过娱其耳目口腹、以丧其心志而已。呜乎、若三表者、尚不失圣王柔远之旨。

至若五饵、则未尝不怪其计之陋也。夫天子主中夏控制百夷、自有强国芘民之道。善治国者、不能必敌之可胜而能为必不可胜、使强邻黠敌闻风夺气、凛然而不敢犯、则天下安矣。若导人於淫靡之事、以乘其敝而取之、此所谓穿窬之智也、岂王者自强之大计乎。及吾读汉书贾谊传、则於五饵三表之说削而不书、犹复深讥其疏、以垂戒后世。

於是乃叹班氏之书、其去取为至精、而其识为至远也。或曰,昔秦穆公患戎臣由余之贤,遗戎王以女乐二八、以间疏其君臣、卒得由余而霸西戎。

单于好汉、缯絮食物、中行说戒之曰、今单于变俗好汉物、汉物不过什二、则匈奴尽归於汉矣。执是以观谊之说、未尝不效。然吾以谓穆公之霸在增修国政、国势既固则外交之术无往而不宜、且其时天下方以诈力相高、而秦又介居戎狄、行其狡黠之计以取利一时可也。若匈奴之在汉、窃谓虽好汉物亦不至遽即於靡弱。何也、匈奴界处北陲、刚猛忿鸷出於天性、岂独其习俗使然哉。设汉不自谋所以御侮之方、而专务出美善之物以疲人之国、吾恐财产耗竭而边郡之寇掠自若也。或曰、后世文明之国、有以奇技淫巧之物输入异国、以陷溺其心思、而汨没其志气者、汉何不可施之於匈奴乎。曰:此正文明进化之机也、好其物则必艳其术、艳其术则必学其学。

夫使举国群趋於文明之学、适足以增其国力而已矣。汉代之文明、匈奴所不及也。使由爱好汉物而因以渐求文章礼乐伦常之盛、则魏孝文帝之业不难遽见於西汉之世也、岂足以敝其国哉。故吾谓御侮之道、惟当力求所以强国芘民之术、使国家安如磐石、炽如焱火、自能令单于远遁而边尘不惊。若贾生之说、虽时或有效、何足取哉。此班氏所为良史欤。

第三道考题中,申商指的是战国时期的申不害和商鞅,二人均以变法闻达于后世,是法家重要代表人物。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如下:

诸葛亮不是法家派,却以法学治国,王安石用法学之名来实行变革,却只说不做。

由此可见:先要有武侯之心,而后行申商之术。破题点在既要有诸葛亮以法治国的决心,名正言顺地以法学来治理国家,平章百姓,然后在实行惩戒分明的律法布公道。

所以他对答如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