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黄巾之乱(2 / 2)

加入书签

皇帝大怔,不可避免地顺着刘晞的话思考起来。

“张角、马元义、波才之流,不过乡野村夫之流,既不通战阵之术,也不解治国理政之术,此时虽势盛,犹跳梁小丑也。”

刘晞说完,又将话锋一转,拔高声音道:“然党人不同,其饱读诗书,熟习经传,即便遭朝廷通缉,犹与士林藕断丝连,具有广泛的人脉。若党人与张角勾结……”

她顿了顿,目若寒星地望向刘宏,一字一句地说道:“则雒阳危矣,朝廷危矣!”

皇帝沉默良久,最终还是应了刘晞所奏。

这日后,廷尉府等相关部门,便马不停蹄地按线索追查起了太平道之人。

朝廷虽未明言四处搜查的原因,可朝中那些公卿权贵哪个不是耳目通明,自然知道雒阳城近日风声鹤唳的原因,不约而同地约束起了家中那些纨绔子弟。

有皇帝层层加急的命令,又有万年长公主提供的详细线索,大方渠帅马元义及几个小头目很快就被有司捕获,送到雒阳车裂而死。

可也正是这些人的消失,彻底激起了张角的警觉。这位大贤良师星夜传檄,连忙令太平道的各方渠帅提前起事。

一时之间,各州各郡的信众都戴上黄巾,在各自渠帅的率领下攻打起了当地的县府、郡府或豪门大户。

至此,轰动一时的黄巾起义便彻底拉开了帷幕。

太平道众人早有预谋,此次举事自然是来势汹汹,一派势不可挡。然而各地郡府却大多是武备陈旧、守卫松懈,哪是黄巾军的对手?

不过几日,各地的城池便接连失守。甚至还有懦弱的州郡长官弃职弃城,带着金银细软望风而逃。

消息传到京师时,上至公卿大臣,下至贩夫走卒,都因为太平道这凶猛的攻势吃了一惊。

在德阳殿过惯了太平日子的刘宏,再也没法心无旁骛地享乐。这位皇帝自继位以来,便从没遇到过这么大规模的叛乱,一时竟慌了神,茫茫然向身边地刘晞询问对策。

刘宏自己尚未意识到什么变化,可他身边这群人精一样的宦官可是看得一清二楚——近来,皇帝对这位万年长公主是越来越依赖了,如今竟还以军国大事相询!

这样想着,张让等人看向刘晞的眼神,也变得愈发忌惮。

刘晞对此恍如未见,她拱了拱手,郑重答曰:“一则,雒阳既是帝基所在,也是大汉腹心之地,切不可陷于逆贼之手。儿臣请于雒阳外围增设关隘,以拱卫京师。”

“二则,蛾贼声势汹汹,需以重兵速平之,以正朝廷威严。儿臣以为,尚书令卢植、议郎皇甫嵩、谏议大夫朱俊皆为将帅之才,可当此重任。”

“皆依长公主所奏。”刘宏不仅没听出什么不对,反而觉得刘晞思虑甚为周全,当即便令身边的尚书郎开始拟旨。

但他思考了一会儿,还是觉得自己的安全不太能保证,便又吩咐道:“擢河南尹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郎屯军都亭,以镇京师。”

刘晞到嘴边的话又被她咽了下去,莞尔道:“还是父皇深思熟虑,儿臣远不如也。如此一来,不但京师安稳,还能解皇后思亲之情,不至于使其兄妹两人各据一方,鲜有相会之机。”

刘宏闻言眼神一凛,淡淡收回前言,道:“河南地势也颇为险要,不可轻视之,若非何进为长,朕不能安寝也。”

“还是另择一老将率军屯于都亭吧,白泽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刘晞观他神色,应是心中有了人选,便对此避而不答,“父皇说笑了,儿臣哪有什么人选推荐?朝中诸位将军自都是智勇兼备,父皇随意择一位便好。”

“那便擢京兆尹盖勋为左将军,领左右羽林屯于都亭,不得有误。”

“父皇声明。”刘晞赞了一句,忽然又起了身,急行至堂中,道:“今群寇作乱,朝廷危急,儿臣虽人微言轻,亦有报国之志。”

“儿臣愿为监军,随诸将一同征讨逆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