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剪窗西烛(1 / 2)

加入书签

温昭仪暴毙,曾经怀有龙嗣圣宠一时的后妃在一夕之间连人带魂消失在了宫廷中,有人惊叹有人惋惜,但也都习以为常。

温德宫的承欢公子又恢复了昔日荣宠,其中最高兴的要属元宝,趾高气昂地收拾了几个平日里见到他没大没小的宦官,暗地里收了底下不少银两,春儿觉得不妥也提醒过他谨慎行事,但元宝只道:“姐姐何必这么小心,他们孝敬的这点儿银子还不够我塞牙缝呢,谁就盯上我了。”

春儿劝他不成,只得作罢,扔下一句:“人在做天在看,你悠着些吧,别给公子丢了脸面。”

元宝不置可否。

又说转眼入了夏,整日闷得像锅炉,屋里屋外都不畅快,就连镇定如宁卿如也常去太池旁树下乘凉,沈言之与他碰见了好多回,但宁卿如似乎是躲着他,见了面连个招呼也不打就走,倒是沈言之觉得有些尴尬。

天气这样闷热,殊易心情也不好,听说近日在宣室宫经常摔折子,就连沈言之也不敢轻易上前说话,侍奉的时候亦小心翼翼。

这样的盛暑一直持续到七月,貌似老天爷也看不下去,连降了几天了暴雨。原大家都很欢喜,终于不用一把扇子从起床拿到就寝,也不必守着那一大桶冰块过日子了,大雨伴着雷霆,好不舒畅痛快。可当这雨下了七八天也没停的时候,众人欢喜不起来了,暴雨倾下,黄河水位上涨,冲破堤坝,黄河两岸以青州最为严重,一直波及周围十六县皆被洪水淹没,据地方官员呈上来的奏报,洪水所到之处,淹没村庄,房屋倒塌数不胜数,人畜漂流,死伤百姓甚众。

因灾区情况惨不忍睹,百姓居无定所饥不得食,地方官员无奈之下只好先斩后奏,擅自开仓放粮,安顿百姓。

殊易当即下旨,拨款一百四十万两救济灾区,修建堤坝,并命灾区地方官员将当地受灾情况包括田地房屋人口牲畜毁坏伤亡等详细上报,立即开仓放粮以安民心,同时派御史亲临以防官员中饱私囊,百姓发生暴动。

沈言之到宣室宫时,正逢宁卿如从里面出来,宽大月白长袍,温润玉簪轻挽长发,在门口向谢全嘱咐了几句,转过身,正好与沈言之相对。

沈言之看了看宁卿如身后端着汤碗的书影,不屑地嗤笑一声,不情不愿地问礼:“真是巧了,宁公子。”

宁卿如对他的轻蔑态度不以为然,轻点头以示回应:“承欢公子来得不巧,皇上正要休息呢。”

沈言之不解,又听宁卿如再次嘱咐谢全:“皇上最近批阅奏折经常熬到深夜,记得让膳房多做些清淡的菜。”

“知道了,公子,仆都记下了。”

谢全恭敬应下,陪着笑脸送走宁卿如,见他走远了才赶忙对沈言之鞠了一躬:“公子在这里稍后,仆去通传。”

“诶,罢了,”沈言之拦住他:“既然皇上歇下了,那我明日再来。”

“皇上哪有功夫休息,这几天青州的折子如山地堆着,皇上心系灾民,就连用膳的时候也在看奏折,宁公子在里面待了好一会,一直劝着皇上休息,皇上无奈才搪塞了。”谢全如是说,沈言之便在门外候着,等谢全出来迎他,这才带着元宝进去。

走到殿内,果然见殊易一手撑案扶头,一手举着折子,面色难掩倦怠,桌上铺开的折子上密密麻麻的皆是朱批。沈言之回头接了元宝手中的汤,用眼神示意他们退下,自己缓缓走到书案前。

殊易叹了口气,放下折子,抬头看了他一眼,悠悠道:“你怎么也来了。”

“皇上批折子辛苦,臣熬了汤来,皇上喝两口吧。”

殊易轻皱眉:“也是酥酪什么的?”

“啊?”沈言之被问得一愣,随即才反应过来许是刚刚宁卿如送来了酥酪,淡淡一笑道:“不是酥酪,是枸杞莲子汤,补气去疲的。”

殊易思量一会,扔下奏折,勾了勾手。

莲香绕舌,齿颊留香。

喝过汤,撤下汤碗,殊易继续坐在案前批阅,沈言之静静守在一旁,或持扇或磨墨,二人一待便是近两个时辰,沈言之也不嫌无趣,没事做了就一动不动地坐在一旁,生怕惹了殊易厌烦,偶尔偷偷瞧上几眼,已是乐事。

另一边,宁卿如起轿回宫,书影一脸的不快,宁卿如看得分明,他道:“有什么话就说,摆脸色给谁看?”

书影听出自家公子的不满,怯怯地看了他一眼,小声喃喃道:“还不是那承欢公子,自从毁了脸,全宫的人都以为他好日子到头了,如今莫名其妙又好了,瞧他刚才对公子的轻狂样子,公子您是不知,他身边的那个元宝平日里有多张狂,近日里更是变本加厉——”

“他身边的人,再张狂又碍着你什么了?做事但求无愧于心,何必总和他人相较。”

书影还想辩驳些什么,又听宁卿如道:“我叫你查的事,可有眉目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