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血祭(三)(2 / 2)

加入书签

随着他翻动尸体,可以看到尸体背靠的墙面,血迹在死者腰部倚墙的位置,呈大片流柱状,有涂抹痕迹。虽说墙上也沾满了血,但还有些许留白,不像其他地方,完全被红色填满了。

“这里应该是第一现场,死者死亡时倒在地上,又被扶了起来,头部触地的位置有血。”解令安一边将尸体慢慢倾斜,还原尸体倒下的动作,引导望参看向地上的血迹,血迹呈喷溅状。

“可以肯定,这里就是第一现场。”在旁边忙活的徐霁插了一句,指了指前方一滩黑色的血渍,一路有拖拽的痕迹,延伸到死者身下。

“实际上,有血迹的只有这两块地方,其他都是乳胶漆。”徐霁沿着血的涂抹痕迹走了一遍,“死者在一号位置大出血,然后被拖到现在的位置,地上这血……”他顿了顿,“涂抹痕迹不太自然,像被人用刷子刷过一遍,应该是想用颜料掩盖血迹。”

望参蹙起眉,“那怎么这里血腥味这么重?”按理说,不可能过了这么久,腥味久久散不掉,这里又是室外。

徐霁一怔,望参这么一说倒是提醒了他,“晚上我们过来用鲁米诺试剂检测一下。”

“地上的乳胶漆已经采集了,回去先检测这一项。”徐霁说。

“现场有搏斗的痕迹吗?”望参问。

“没有,现场不同的足迹一共有五六十枚。”说到这的时候,徐主任脸都黑了,“台阶往上的,因为被刷了乳胶漆,足迹没办法勘测。”

“死者的死因是?”望参看向解令安。

“被害人身中了二十几刀,伤口深浅不一,主要集中在腹部和腰侧,死因初步推断是失血过多,具体情况得把尸体带回去做详细鉴定。”

“目前能得到的信息就这么多,取证拍照完,我们把尸体带走,你们就可以让人进楼了。”解令安一边扶着尸体站起身,把剩下的工作都交给了助手。

望参点点头,他注意到司明堂一直站在旁边,一言不发,半张脸藏在口罩下,不知是不舒服,还是不想打断他们交流。

“还好吗?”望参关切地问。

“我没事,到外边说吧。”司明堂看样子是缓过来了,至少眼神还是清明的。

“报案的是什么人?”教授把人带离了现场,单刀直入发问。

“住烂尾楼的业主。”

“几点报的案?”

“早上七点多。”

司明堂看着他,神情严肃,压低了声音,“你不觉得奇怪,这么重的腥味,住这里的人会闻不到?”

望参面露惊诧,这一层他还真没考虑到,教授的怀疑不无道理。一开始他以为,司明堂把他带离现场,是身体不舒服,但现在来看,是不想让楼里的人听到他们交谈。

这片烂尾楼,远离市区,地处空旷,回音大,用正常的音量说话,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一些回音。

他扫了一眼周遭,确定身边没人,才小声问:“你意思是……他们知情不报?”

“有这个可能。”

深秋的风已经凉得透彻,望参打了个冷颤。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望参仰起头,看向矗立在荒野上的水泥框架,没有封窗的口子大大咧咧敞开着。

从他这个角度看过去,能看到好几层楼都有人居住,墙上贴得花花绿绿,靠墙杵着些柜子。

五楼窗口探出一个小女孩的头,三四来岁模样,见有人正朝她的方向看,伸出手向他们挥了挥。望参正想和小女孩打个招呼,但很快那孩子就被一个女人拉离了窗边,大概是她母亲。

那女人头发松松散散地系着,太远了,也看不清表情。

司明堂拉下口罩,反问他,“知情不报,你认为一般是什么情况?”

“会包庇罪犯的,大概率是他的家人朋友。”望参凝眉,这类案件屡见不鲜,一家人包庇自己的亲人。

但这里少说也有二十户住户,那至少也是二十人起步,二十个人包庇一个人,这样的情况……即使是关系再融洽的邻里,也不会做到这种地步吧?

“还有一种可能。”司明堂顿了顿,“共同犯罪。”

轻飘飘的四个字,却如千斤重,砸进望参耳膜里。

“共同犯罪……”望参喃喃地重复了一遍,脸上写满了不可置信,“那,刚刚那个小孩,也有犯罪的可能?”

“不排除。”司明堂说。

望参沉吟了片刻,缓缓问道:“如果是共同犯罪,那现场为什么还要刷上乳胶漆,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显然,这不符合共同犯罪的行为特点。

“这正是案件的矛盾点。”司明堂分析道,“现场的布置,更像是一场展示给警方的表演,而不是为了掩盖什么痕迹。”

“在罪犯眼里,死者与现场构成了一件作品,这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行为。绘画、音乐、文字等等,只要是带有创作性的作品,都具备这样的特点。”

司明堂的说法不无道理,现场带给人们的冲击力,是不包含恐惧成分的,取而代之的是震撼和不解。从望参第一眼看到现场,最直接的感受便是扑面而来的阴郁,满目的血色,无不传达着犯人当时的心理状态。

“创作,本身就是一个构建意义的过程。‘不管你艺术创作的主题是什么,到最后你的作品一定是与你自己有关,会透露出你的恐惧与渴望’,南非摄影师戈德布拉特这句话,我是挺认同的。”

“所以……”司明堂笑了笑,看着望参认真听他说话,努力消化这堆干巴巴论述的表情,倒是有些意外可爱。

“所以,这桩案子,确实挺复杂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