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新增五千余人(2 / 2)

加入书签

清理了卢家,黄达能、李东来等富户乡绅,也为曾经隐藏人口和田地付出了代价。

刘县丞带领一帮子衙役登记造册,黄禄和李业成也没逃过,一起给他们分田地、钱财。

接下来一个月里,督造水车的任务又回到乐尧头上,其余人主要负责新增人口安置。

一番折腾下来,从原先的一万六,到黄李两家送出的两千人,再到现在的五千多人,安南香目前人口总数接近两万四,距中等县最低人口线还有半数。

水车同步建成。

考虑到安南的地势及水势,工匠们从众多水车图纸中,选择建造高转筒车。

高转筒车由上、下轮、简索、支架等部件组成。下轮有一半埋于水中,汲水高程可达十丈,如两架筒车配合则可达二十丈。

建成后,重心就移到了高转筒车的投放使用上。

“这筒车这么大?怎么搬运过去啊?”黄禄问。

李业成白了他一眼:“可拆卸,分批运。”

“哦。”黄禄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

乐尧询问工匠:“张待诏,余下四架筒车还需几日完工?”

张待诏,也就是工匠中的管事回道:“约莫一旬。”

第一架水车参照图纸,也耗费了众人好大力气,花了数日打造一干器件,可组装时才发觉有瑕,反反复复摸索、拼装、改造,最后十几人用了一月时间才完成。

但熟能生巧,接下来只需要复刻成品,就可以在三日之内打造一架新筒车。

如日中天的卢家消失了,各乡各村多出不少人。

百姓们生活却没有变化,照样早出晚归伺候着庄稼。

自己温饱都没有解决,哪里有精力去管别家的闲事呢?

但在县衙来人驾着驴车、马车,浩浩荡荡地送送木架、木轮来乡里时。

河头乡、河中乡的百姓还是没忍住凑热闹。

“这又要搞什么?”

“精力旺没处使,不如帮水来人挑水去!”

“水来乡又遭旱了?”

“旱倒没有,就是庄稼地里缺水,河道沟渠水流太小了,他们就来北彭河挑水回去灌溉农田。”

“十几里路呢?挑水?可真厉害!”

“有什么办法?总不能像往年一样让庄稼旱死吧,今年眼瞅着有希望,谁舍得放弃啊!”

“那两伙人分别是山尾、山头乡的吧,也在挑水诶,你看!”

“还真是!还是我们河中乡好,从来不愁没水,只愁水太多。”

……

聊着聊着话题就偏了。

但众人不知道,他们担忧的事情,县衙正在解决。

除了汛期,北彭河河位,都是会下降不少的。

挖出的新河道,水流跟着小很多。而这个时候若是有高转筒车,就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在汛期时,也可以让更多的水朝新河道流去,降低北彭河中下游水漫农田的风险。

好事者一路随行,来到北彭河中上游。衙役们在张待诏的要求下,把筒车零件从车上搬运下来,再同其他工匠一同组装。

两个时辰后,筒车安装完毕。

“张待诏,接下来要怎么办?”廖三问。

“得把它放进水中固定,找两个识水性的衙役在下方调整好位置。”

遵照吩咐,十几个衙役工匠齐心协力,可算是把这个高达十丈的大木架子安置好了。

张待诏:“如果能在水里安装就省事多了。”

“有水了!官人这是什么东西?怎么就从河里自动取水上来了呢?”山尾乡人问。

“这叫高转筒车,乐县令去州府取了图纸,张待诏他们花了一月时间造的。以后大家伙灌溉农田就没那么辛苦了!”廖三笑呵呵地答道。

“居然有这么神奇的物件?”

“州府那么远,乐县令对我们实在太好了!”

“张待诏、待诏们真厉害!这种神物都造的出来!”

“谢谢官人们!你们辛苦了!”

……

一众欢呼道谢声中,有人怯怯地问:“就只有这一架筒车吗?我们水来乡怎么办?”

“大家放心,一共有五架筒车呢,已经在建造中了,接下来我们会在其他四处搭建好,山头、山中、山尾、雨来、水足乡都不需要来挑水了,这水啊,管够!”

“这高转筒车,对河头、河中、河尾乡的百姓们也有好处的。

它把更多的水分到其他乡去,汛期各乡也不会发大水了。”廖三不厌其烦地讲解着。

待诏和衙役们也被乡民围着问东问西,倒也不让人生厌。

还是头一次被大家如此热情地招呼着,心里还挺热乎的。

“廖都头,高筒水车如何?”乐尧回复完州府来的信件,已经天黑了,才见到廖三等人回来。

“很好!汲水量很足!乡民们见到可开心了,纷纷询问剩下的几架筒车什么时候安装投放,他们要来看。”

“嗯,接下来由你全权负责剩余高转筒车的安置工作。”

“乐县令,您放心!”廖三拍了拍胸脯保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