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辞旧迎新(2 / 2)

加入书签

乐尧扶额:“小山,你在老家又不是没干过农活,大惊小怪的。”

“可您没干过啊,您怎么可以下地干活呢?谁家当……种田的?”想到乐尧叮嘱不要暴露他身份,只能含含糊糊地说着。

“好了,我就是试试。”说完就起身,跟老农道谢后,把秧马送给了他。

“这怎么使得?好几个钱呢!”老农连连摆手。

“老丈,您不嫌我糟蹋了秧子就很好了,这秧马我也用不上,送您物尽其用。”乐尧笑着说。

“你这秧苗打理的比我都不差,哪里糟蹋了。”

乐尧原来也是下过地,插过秧的。所以很清楚种田的辛苦,更明白农民的不易。

秧马因为越来越多人使用,很快在安南县推广开来,并被大家所接受。

工匠们积压的秧马销售一空,还接到了不少订单,原先调侃的村民,开始了酸言酸语。

察觉到秧马的市场需求,乐尧不由得想到:如果在周边县售卖,应该也可以赚一点钱吧?

还没等到行动,已有机智的百姓发现商机,遂罢。

起因是罗二郎抽空给嫁到隔壁县的阿姊送了一个,告诉了她用法。

葛母得知罗娘子家中来人,又送来新花样,兴致起来拿出门,直接到田里试用了一番。

从地里回来,竟然笑着让她回娘家一趟,再捎几个秧马。

因为不少人见到她在用,都想花钱买。吃过去年卖豆芽的甜头,葛母哪想放过这个赚钱的好机会呢?

罗娘子好些年没回,自无不应。

难得见到阿姊回娘家,罗二郎开心坏了,罗父罗母笑中闪过泪光。

“你等着,爹这就去买秧马!”听完罗娘子的请求,罗父激动地说。

罗二郎眼珠子滴溜滴溜地转,随即认真地问了句:“阿姊,是不是很多人想要秧马?”

“是啊,婆母都想让我捎上一驴车回去,可惜家里没有。”罗娘子老实地回答。

“那我如果租驴车去你们那里卖秧马,不是可以赚好多钱了?”

罗娘子思索片刻后点头。

罗母有些担忧:“可你阿姊的婆婆想卖,你这不是去抢生意吗?”

“我走远点,不去阿姊在的村子。”

“我觉得可以试试。”罗娘子鼓励道。

她最希望娘家过得好,种地不能谋生,若有其他出路,为什么不试试呢?

去年卖豆芽,婆母就攒了快半贯钱,她手上也有了十文钱私房。

想到这,当即从怀中掏出,交到罗二郎手上。“这是阿姊给你的本金,好好干!”

握着手中还有余温的十枚铜板,哽咽地说:“阿姊,我一定让你和爹娘过上好日子。”

和外出购买秧马回来的罗父说过后,得到支持,便开始了走商的生活。

家里拔秧插秧的活,指定是干不了了。若是错过这段时间,别人也不会再要秧马。

明年其他县木匠肯定学会了制作,他就没法赚钱了。

虽说罗二郎在秧马购价基础上加了些再卖,但实际上赚得的大头,还是来自县衙的补贴。

县衙对此不支持也不反对,脑子活络的民众见状,纷纷在其余县乡卖起了秧马。

一时间,安南县秧马在其他县乡扬名,州府都隐约听到风声。

安南县木匠忙的不亦乐乎,吃饭间隙才会想:我们县有这么多人下地吗?

春耕步入正轨,安南香分店也在紧锣密鼓得筹备当中。

第一个考虑便是离得最近的金监县,在安南县的东边。不管是运送食材,还是视察酒楼情况都方便些。

黄达能和李东来两人来到金监县,都忍不住赞叹:这个县如其名,处处可见有钱人。

商业繁华,大大小小的酒楼有十几家,可比他们安南县竞争大多了。

但想到他们酒楼,独一无二的招牌菜和层出不穷的新菜式,又有信心了。

花了大半月,总算是寻到了合适的店铺,原先也是酒楼,开不下去了就退租了。

黄达能和李东来本想买下这铺子,得知要价五万两,两人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租!”

每月月租一千两,加上其余花销,这个分店成本可不低。

考虑到不是自家地盘,从伙计到掌柜都是从安南选的人,培养这批人又耗费一月时间。

为了能早日盈利,两人更是日夜操劳,重温了少年时扛起家业亲力亲为的岁月。

终于赶在三月三这一天开张了。

金监县酒楼,可都盯着新来的这家安南香呢!一听名字就知道来处,看他们连日捯饬,还挺新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