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黄河之水天上来(3)(1 / 2)

加入书签

直到郭倾掐断直播,李世民都没从“玄武门变法”的震惊中缓过神。倒是几个刚进来的,一下子就抓住了“变法”二字。

【明法禁奸—商鞅:谁要变法?】

【求贤图强—嬴渠梁:商君,可是孤的大秦不够施展你的抱负?】

是商君?嬴政眼睛亮了。

他一直很想见见武安君白起和商君,可惜他相对两人来说是后世之人,根本无缘得见。

眼下武安君还没来,但幸好还能在这里和孝公商君对话。

【百发百中—李世民:朕暂时倒也没到要变法的地步,多谢商君好意。若有需要朕会联系您】

【开源节流—王安石:商君可否借一步说话?】

【书挟风涛—苏轼:就算你和商君聊了,变法也难以推行下去】

【开源节流—王安石:子瞻只管照做就是,何必在此多言】

【书挟风涛—苏轼:呵呵】

【良史之才—司马迁:商君虽正法度,然秦法未免过于严苛了,不必改成这样】

【明法禁奸—商鞅:不正风气,则国无以成事。当下战事正殷,秦落后中原,欲夺天下唯变法一途。吾立木以求诚,使官取信于民;务耕织、尚军功,又使国民富力。此番作为既可令秦国立于不败之地,为何不改?】

【辞而不就—赵蕤:汝商鞅、申、韩之徒,贵尚谲诈,务行苛刻1。以刑罚代周礼,败坏民俗,乃秦亡之罪根。】

见有人说到自己,好久不见的韩非冒了出来。

【韩国公子—韩非:是吗?】

【韩国公子—韩非:法度不明,禁令不行。制度崩坏,必生邪佞。奸臣所为,同取同舍。既得宠信,蔽上罔下。忠臣罹害,结党求安。田代姜齐,三家分晋,封建林立,废法服私,此为周礼之弊也;桓公争霸,胡服开疆,夺胜图强,吞周亡邻,此为法令之利也。舍法令之长,取周礼之短,无异以木盾御铁矛,此非能臣所能言也】

【一统六合—嬴政:然】

“此子有趣。”

章台宫中,商鞅饶有兴趣地看着屏幕上不断刷上去的回复。

“你说韩非?”秦孝公嬴渠梁也看见了韩非那一大段文字,“思想清楚,能言善辩,也不知韩国何时有了如此人物。”

“韩国无公子非,此必为后世之才。若不用,请杀之。”商鞅说的时候犹豫了一下,似乎是想起了曾经公叔痤的话。

“不急,先将他找出来再说。”嬴渠梁倒是对嬴政更感兴趣。

看名字,应该是他的后辈,路子也与他一脉相承。

恰巧嬴政发来了入群邀请,嬴渠梁当下就同意了。

【鼎盛千秋(3)】

【求贤图强—嬴渠梁:人这么少?】

【一统六合—嬴政:……走了一个】

【远交近攻—嬴稷:是个不肖子孙】

这边秦国家族其乐融融,那边的朱祁钰可一点都不轻松。

自上次李世民和他私聊后没多久,瓦剌那边忽然就传出了朱祁镇暴毙的消息。

对此,朱祁钰自然是不信的。他专门派人潜入瓦剌内部探明情况,却听闻朱祁镇欲夺瓦剌军权失败、被也先毒死的消息。

他不由地想起李世民的话,几乎明里暗里都是在手把手教他把朱祁镇残留的实力扫平。

怎么就这么巧呢?

只是清除旧党毕竟不是件容易的事,明朝许多官员的势力盘根错节,并不是说拔掉就能拔干净的。

为了扫尾,他和于谦被迫请了两天假,把这件事的后续处理完。

首先是先皇太后和皇后,以私下贿赂瓦剌之名,被他幽禁起来。

其次是石亨、曹吉祥、徐有贞这些想趁着朝廷动荡谋私利的,朱祁钰第一次使出了雷霆手段,该下狱的下狱,抄家的抄家。顺藤摸瓜牵出来的一串人,凡是有反心的全部获罪。

好在正巧碰上了周末,直接有了四天的时间。对于迫不及待想要挤走英宗旧派的官员来说,已经足够了。

一批人下去了,自然又会换上另一批,朝廷最不缺的就是人。没了一位活着的先皇,也没了扭在一起的暗流,朱祁钰只觉得紫禁城的天都蓝了不少。

“接下来,该讨论农事了。”他整理好心情,对于谦说:“正巧再过十余天便要秋收,这可是大事,不能有丝毫闪失。”

这时他登基以来的第一次秋收,必须要是大丰收,他要借此宣扬他登基的合理性。

就在别人都开始忙着写论文的时候,洪武二十五年三月,太子朱标病重。

“标儿,你好好歇着,别写了。”朱元璋着急地把朱标手边的纸笔挥开,“你病着呢,劳那个神干什么?迁都的事不急于一时,等你好了再说。”

“爹……洛阳、洛阳……咳咳。”朱标其实已经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在每况愈下,只是他不愿让朱元璋担心,也就埋在心里。

“少说话,少说话,爹已经叫御医过来了,一定能把你治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