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水天上来(2)(1 / 2)
要是郭倾知道他的一番话会让胡亥被迁往大西北建设边疆,他高低要再添油加醋说点更严重的。
可惜他不知道,平白又错失一次机会,估计得后悔好久。
“刚刚我们讲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相应地就要知道怎么去治理它。”
“治理黄土高原,要治水、治土一起,要结合工程、生物和农业技术措施,学会因地制宜。”
“讲之前,首先要记住保塬、固沟、护坡,然后把几个治理方法记下来。第一植树种草;第二,打坝淤地、修建梯田;第三,平整土地、修建水库;第四,小流域综合治理。马上我们把里面一些难点抽出来讲。”
四条列下来,直接砸得众人面有难色。
“老师就不能讲慢一点吗?”卫青都忍不住吐槽了一句,“莫不是觉得我们都很了解本国地理?”
“朕更希望每一点都能拿出来仔细讲。”刘彻也觉得有点头大。后世的学生也太难了吧,这个地理真不是人能学的。
能对着这么多地方侃侃而谈、一刻都不带停的郭老师,只能说是真大佬。
至少脑子里绝对装了不止一幅地图。
郭倾翻页,平板上显示出三张图片,“黄土高原有三种典型地貌,分别是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峁,“很好认,大片的平地是黄土塬,一条一条细长的是黄土梁。黄土峁呢,它是平顶的黄土丘,顶部比较小。”
“其中,种植业主要集中在黄土塬上,因为这里普遍比较平坦,而且有地下水。”
他又换了一张图,变成了梯田。
“首先,植树种草就不用我多说了吧?注意题目要是给了需水量大的植物不要选。其次是打坝淤地和梯田,梯田就跟图上一样,呈阶梯型修在山坡上。这种呢可以增加土地利用效率,但是要注意,不是每个地方都能修梯田的,我们一般说‘缓坡梯田,陡坡植树’,梯田要修建在缓坡。”
“为什么呢?这个我在讲第一组题的时候其实讲过的哈,有没有记得啊?”
一片死寂。
郭倾眼皮一跳,感觉到几分不妙。
这才讲到哪啊,前面的就忘了?还是联系不起来?
相同的知识点要是都想不起来,那做所有题不都跟做新题一样?
【运筹帷幄—张良:因为坡度大,水往下流】
“没错,第一是因为改造陡坡得到的土地面积不如缓坡,第二就是梯田在陡坡不好锁水。一旦坡度超过25°,水流的速度就会很快,不是你修梯田能解决的。水在下方积攒起来,上面会缺水的。”
他悄悄松了口气,“但是不是所有地方都是缓坡,在陡坡上即使种了树,也是会存在一定的地表径流。这些地表径流顺着破面往下流,在沟谷处汇集,然后携带着泥沙汇入河流。”
“被冲下来的土壤携带着丰富的有机养分,很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所以我们直接在沟谷处拦一道堤坝。”他调出红色,在图上画出一条线,“水往低处流嘛,那些汇集的水流在经过这里的时候就会被堤坝拦住,里面裹挟的泥沙就会在这里沉积。一层一层累积下来,最上面就成了一片平成的土地,可以用来耕种。这就是打坝淤地,这个堤坝就叫淤地坝。”
“平整土地,就是将被沟壑分开的塬面合并,防止塬面因不断侵蚀而变小。修建水库,其实就类似于人工修建湖泊。湖泊是可以调蓄洪水的,水库也可以。建国七十多年以来,黄土高原一半以上的年份会发生洪水,全国三分之一的滑坡灾害发生在这里。”
“更何况这里还有一条以泛滥著称的黄河。”郭倾看了眼时间,觉得自己小流域那里估计是讲不完了,就直接跑题给他们讲别的。
“说起黄河下游的决堤,历史上差不多有六百多次。有的是自然原因,有的是因为人为——当然,多数是为了打仗。每一次人为的决堤,造成的后果都是惨绝人寰。而黄河的改道,一般都会导致非常多的连锁反应。”
他在图库里找了一会,放出一张山东半岛的黄河下游图。
“从后往前数,我们熟知的近代花园口决堤,死亡人数89万,造成流民390万,目的是阻挡日军。此后由于黄河的泛滥淹没农田,在1942年,河南地区发生了大饥荒。”
“再往前,清朝咸丰五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堤,改道注入渤海。这一次,因为清朝没有及时采取措施,黄河直接淹了山东河北那一片,造成了大量的土壤盐渍化。而且因为两年前的决堤事件,河南以及江苏北部的徐州一带也被淹了”
“南宋时期,杜充为了阻挡金兵南下,掘开了黄河堤坝,造成死亡人数二十万,以及后续的饥荒和瘟疫,直接把当时最富庶的两淮给毁了——这人也是个人才,让你领兵,你还真以为自己是韩信再世了。结果丢了那么多土地,逃跑了这么多次,还能当宰相,真是绝了,原来南宋的宰相就这德行。”
还在金国苟着的徽钦二帝面面相觑。
“是先皇那时的进士啊。”赵佶对杜充还有点印象。
赵桓还没有说话,就听郭倾又说:“这个人在当沧州知府的时候,因为怕有金国的内应,居然把来这里避难的民众全杀了,结果他自己又投降了金国。兜了一个大圈子,最终还是选定了对面做归宿,那些枉死的难民会怎么想呢?嗯,不能说,不然直播间就要被封了。”
他话未说完,两人的私信就要被刷爆了。
来信人大多都是赵匡胤。
赵匡胤都要被气疯了,信息发得飞快,整个人都在抖。
你说你爱玩也就算了,哪个皇帝没个癖好?但涉及国家大事,怎么能如此敷衍?
不对,这种人怎么能考上进士的?
朕还希望你们能收复北方,现在一看,呵,不丢到柳州一带都不错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