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水天上来(1)(1 / 2)
自从郭倾放出了秦朝的地图,大群里暗流涌动。
【咱大明江山(14)】
【天启:[语音]什么时候下课啊】
【天启:[语音]我一点都听不懂,没有我的新斧锯好玩】
【天启:[语音]天天改名字好难啊,我又不会写,要改好久】
【万历:不想听】
【洪武:你们这像什么样子?不改几遍名字咱这些前人怎么了解你们?这江山传到你们手上,早晚被败光】
【天启:[语音]我也没败光啊】
【天启:[语音]这不是剩了一点嘛】
【崇祯:真就一点点……】
【洪武:咱们一大家子十多人,找不出一个能学懂的?】
【天启:[语音]您学嘛,您辛苦一会儿,我们就轻松啦】
朱元璋在屏幕外气得仰倒。他怎么会有这种后辈?肯定是哪一环没教好!
而且他那四子跟他说,他的太孙到现在还下落不明,几次下西洋都没找到。
虽然他说的不一定是真的,所谓的“清君侧”有可能只是老四编出来忽悠他爹的。可是后面那一串跟这小子凑成一窝,不是真文盲就是根本不说实话,一个个含糊其辞,生怕自己屁股下的位置易了主。
你们以为,只要不说实话咱就拿你们没办法了?把人从封地叫回来,直接就能永诀后患。朱元璋可不像嬴政,在长子之外,还愿意和别的孩子这么亲近。
对于其他孩子,他还有父爱,但不多。
在他这里,太子朱标是个宝,其他的对比起来都像根草,甚至有的像是关系亲一些的臣子。可堪大用的放去守边疆,差一些的他就睁只眼闭只眼。但是既然有人敢对太子和太孙下手,他绝对不会对那些家伙手下留情。
即使是他的儿子也不例外。
他一面吩咐人再去催老四,一边听郭倾讲课。
要是老四真的有谋权之心,就不能放他再这么野蛮生长了。
【相亲相爱一家人(14)】
【高祖:秦朝离咱们挺近的,朕相信这些都是重点,你们好好记,下课朕问你们】
【高祖:人呢?】
【惠帝:在】
【文帝:在】
【高祖:下课别跑,朕考你们功课】
刘彻本来正襟危坐,看见自家先祖的发言差点泄气趴到桌子上。
真的是考校功课,而不是抄笔记吗?
“开始之前先问你们几个小问题,你们认为人类在一个地方定居并发展,需要什么条件?”
定居的条件?这朱元璋熟啊。
平坦的地形、丰沛的水源、适合种植作物的土壤还有气温,不仅能吸引人来,还能让人愿意在那繁衍生息。
可惜连年征战下来,这种地方越来越少了。
“我们知道,人类生存需要适宜的水量来维持生理活动,而最早期获取水源的方法十分简单,那就是雨水和河流。雨水十分不稳定,河流却是稳定的,因此在早期人类聚居的地方,一般都会出现河流。”
“我们今天就从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开始讲起。”郭倾像讲故事一样,把整个国家的地形历史缓缓展开。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历史上曾经多次改道,经过几千年的治理,现在入海口已经稳定在了渤海。”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而秦国最初的封地就在黄河流域,现在的甘肃地区。”
嬴政已经停笔了。没有人比他更熟悉秦国的历史,他听着后世人眼中的秦国,感觉十分新奇。
“按照现在的眼光看,这绝对不是一个好地方。因为这里降水量少,土质也比较差,在各种条件都不是很好的先秦时期,绝对很难发展起来。”
“但其实,在当时,甘肃是一个很好的地方。”郭倾在平板上把黄土高原那一片搭上了阴影,“根据《禹贡》的记载,天下被分成了九个部分,甘肃、陕西所在的雍州,土为黄壤,田为上上等,拥有很多河流与湖泊,是一块名副其实的宝地。这里土质疏松、透水性好,适合旱作农业。”
嬴政不由地点点头。不仅在当时,现在也依旧很肥沃。只可惜草原的面积太大,经常有别族人在那里放牧,他正打算迁移人口往那里开荒,把草原都变成耕地。
“而我们印象里的黄土高原,土壤贫瘠、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什么?他颇感意外。不可能啊,难道是养分被用完了?
“只能说,以前砍掉的每一棵树,将来都是要还的。”
“黄土高原正好处在森林和草原的交界处,农牧皆宜。因此战国后期到秦汉时期,为了让农耕区进一步扩大到游牧区,朝廷曾经多次向这里迁移人口。仅汉武帝中期的一次,就迁了七十万人口去开荒。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到了这里,但是黄土高原接收的人数绝对是很大一部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