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975章 都不能疏忽(1 / 2)

加入书签

当杨若晴和骆铁匠他们拎着装鱼的木桶,拿着鱼兜子往回走。艽

还没走到家门口,就看到前面的路上,孙氏抱着圆圆过来了。

圆圆眼尖儿,隔着一段路就发现了目标,于是大叫着:“娘,娘!”

并且还要从孙氏怀里挣扎着下来自己走。

杨若晴这边几人面面相觑,杨若晴赶紧快步上前,跟孙氏和圆圆碰头。

“咋啦?咋还出来了呀?”她问圆《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来,最多两炷香的功夫!”

杨若晴虽然穿越到这个世界已经二十年了,但她还是不太听得习惯古人用时辰啊,一碗茶的功夫啊,一炷香的功夫啊,等这类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语来衡量时间。

因为在她看来,一碗茶的功夫,根据茶碗的容量,和喝茶人的速度,这中间的偏差会非常大的。艽

举个例子,刘姥姥一碗茶,那是仰头吨吨吨一顿牛饮,即便五百毫升的茶水,估计三分钟都用不到。

而林黛玉那种大家闺秀小家碧玉的,你让她喝一个试试?怕不是得喝小半天哦!

所以很多时候,杨若晴还是习惯在自己心里换算成现代的时间计量单位。

就刚才骆铁匠说的两炷香的功夫,凭借杨若晴对骆铁匠的了解,应该是指半个小时的意思。

也就是说,半个小时就能去瓦市买完东西再返回。

“大伯,不急的,您老慢慢买,我们等你,你主意安全,别风风火火的给摔着了。”杨若晴叮嘱骆铁匠。

骆铁匠笑着点头:“不会不会。”艽

然而,杨若晴还是有些不放心,“还是我陪你一块儿去吧!”

骆铁匠更不可能答应,“这里不像是村子里,你不在这跟前,就你大妈和你娘俩个人,我还真不放心她们带娃!”

杨若晴想了想,觉得也是,她们两个一辈子几乎都是待在村子里,思想各方面都很单纯。

而这世道,虽然民风淳朴,大部分都还算是正义的,可是,即便是正午的阳光,也会在某处留下一片阴影,何况是人呢?

人是有七情六欲的,人也是千奇百怪的,人是神和魔的混合体。

“大伯,那你主意安全,别轻易跟人走,更别轻易去帮谁咋样咋样的。”杨若晴又叮嘱了一番骆铁匠,方才作罢。

以前那些年,杨若晴是不会这样叮嘱的,因为那时候在她和骆风棠的心目中,骆铁匠他们正当年壮,很有自己的判断力,也有自保能力。艽

但现在不同了,骆铁匠已经六十出头了,年纪上来了,头上的白发也一天天增多了,背也没有当年那么挺直,说话,走路,做事,方方面面,非常明显的衰老啊!

所以很多时候在跟骆风棠的家书中,杨若晴提及这些,这也是骆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巅峰小雨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房五房吃酒席,也必定是带上骆铁匠和王翠莲他们同行,王翠莲和孙氏的任务就是带孩子。

可千万别喷杨若晴,说她压榨两位女性长辈的劳动力,不让她们休息,非要她们帮忙带孩子啊。

这可真是冤枉了,这是她们自己主动要的呀,杨若晴很多时候心疼她们,不让她们那么累,她们还不高兴。

说跟孩子们在一块儿,她们高兴,笑都是甜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