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2章 就是这样子(1 / 2)

加入书签

 如发现文字缺失,关闭/转/码/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阅读赵士程最近依然很忙碌,自从他上位后,开始大力发展工业,但工业最开始的原始积累始终是血腥的,就算有各种法条限制,但资本原始的剥削属性依然客观存在,体现得最直接的一条,就是大宋的人力资源太过廉价了!

 别的不说,东京城附近的辖区就有一百五十万左右的人口,这是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他们都是没有土地的城郭户,需要工作来养家生活。

 在以前,他们的服务对象是东京城庞大的官僚体系,这里汇集了大宋所有顶尖的权贵,有庞大的消费能力,也正因此,什么外卖、饮品、香道、茶百艺都被这些有钱有闲的人开发享受起来,也正是这里的市场,能消费得起如今新开发的昂贵药品,能用巨大的利益撬动新的市场。

 比如大蒜素生产的回春丹,因其昂贵又有效果,如今□□一带的大蒜种植业蓬勃发展,降低了整体的价格不说,还有效地提高了那边农户的收入??因为大蒜是不必消耗水田的,门前屋后,有个空地的就能种,且保存方便。

 可是就是这样的巨大的市场,在东京城的人口红利面前,还是本能地卷了起来,体现最直观的事情就是,许多工坊给工人价格比农户一年的收入多不了多少,但劳动强度却一点也不低。

 唯一让赵士程欣慰的是,因为灯油的成本很高,所以这些工坊并没怎么开发出“夜班”和“加班”,基本就是天亮开工、天黑完工这样的工作节奏。

 而工伤之类的补偿是完全没有的,如今朝廷就有官员不断上奏,说列举许多工坊的不法之事,要求太子殿下把心神多用来劝农桑、兴水利上,不要成天利字当头,要以人为本,才是天下安宁之象。

 这也是赵士程如今最大的麻烦,朝廷上的官员大多是地主出身,他们天然站在农桑那边,代表工商的利益的官僚还没有成长起来,他需要在新的利益集团成长起来之前,保护住这一点点资本的萌芽。

 另外,让赵士程惊讶的是,巴蜀一带的工业集群如今发展的十分迅猛,那里地域封闭,没有外来产品的侵扰,又有云贵川藏等地的夷人当他们的产品倾销地,本地权贵也支持朝廷发行的钞票,还能随时从外边升级工坊的新技术,几乎拥有市场最完美的条件,加之原料不缺,水路发达,如今巴蜀上缴纳财税已经超过农税一倍。

 但烦恼也随之而来,廉价的蜀布如今正冲击荆湖两路的市场,让本地土布价格暴跌,直接影响这里州县的财税,而这里官吏也不是吃素的,立刻在路上设卡,提高了蜀布的税收,而蜀中的大户们也不是没有后台,立刻便有蜀党上书有人贪污设卡,不遵上意,影响太子殿下的大计……

 而荆湖两路官吏和本地人也不是吃素的,反而上书蜀中之布价贱伤农,弄得此地民不聊生,要太子殿下做主。

 两边的官吏各有簇拥,引起好大一番争执,赵士程很是伤脑筋,但也明白,各地的地方保护主义的确是缓冲市场的益处,但又不能放任他们乱来,于是各打了五十大板,把每年卡税也纳入了三年一次考核之中。

 如果设卡拦截的数量过多,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考评。

 这事便就这样算是按下去了。

 另外,还有一件事惹出了很大的麻烦。之前朝廷征伐梅山蛮人后,设了新化、安化县,如今在那里发现几处大矿,朝廷将其收为官营后,梅山蛮不服,说是那里是他们的祖地,要求朝廷给予补偿。当地官府没钱,便强行镇压,惹出不少事端,希望朝廷让人前去平叛。

 赵士程却觉得拆迁给人家安置费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于是吩咐下去,给出条件,一个是给出一成的矿山股份,每年拿分红;另外一个是按那里的人头每人分价值三

 亩中品土地的钱财买断。

 这两个条件让他们选一个,如果他们不满意,就派大军前去镇压。

 但刚刚吩咐完,他转念一想,又把人叫住了,换了个办法,吩咐让梅山蛮的头人来京城,他会亲自和他们谈条件。

 这事让讲义司的大小官僚们惊讶了,那不过是一群蛮族啊,平时也就能和县令搭一搭话,有什么资格来觐见太子殿下啊?

 赵士程却只是吩咐照他说的做就行了??他一点都不担心那梅山蛮的头领会不来,以他如今的地位,对方要是请着不愿意来,怕是就要被那里的县令知府们派人枷着送过来了。

 张叔夜等老人在一边看出几分端倪,心里暗嗤,必是太子殿下又想找人来画饼了,云贵那边的夷人以后怕是有难、啊不,是有福气了。

 他们的表情太明显,赵士程看到了,却也只是微微一笑,趁着如今有闲暇,早点做些准备布局,也免得后人需要在云贵之地大杀四方来改土归流。

 有些事情早点做,对以后便会容易很多,就像辽东,提前十年布局,如今便能收获最好的果实,若是晚上三五年,如今可就掌握不了主动权了。

 处理完这些事,一整天便又过去了。

 但还没有来得及下班,又有消息传来,交趾南边的占城国国主杨卜麻叠前来进贡,希望得到大宋朝廷的册封,并且带来象牙、胡椒、犀角等贡品。

 赵士程知道占城国,那里就是后世越南的南部,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如今大宋对周边小国的回赐已经不花多少费用了,基本上送十几套玻璃制品、几瓶药品、外加一些白糖就能让他们感激涕零,十二分的满意,屡试不爽。

 朝廷里有人觉得这样太多抠门,显不了大国气度,赵士程则教育他们国家的各种费用就是这样从细节处节省下来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