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1章 再加画一次(2 / 2)

加入书签

 ……

 张叔夜看着这处“新区”,确实很新,这里都是些低矮的茅草棚,连屋舍都是新修的??很多棚上的茅草甚至还是青色的。

 道路是坎坷不平的泥浆小路。

 与镇上的新屋不同,三三两两的人蜗居在棚外,把前日让大风吹塌的窝棚再重新扶起来。

 妇人背着孩子,正用瓦罐煮着一点稀粥。

 张叔夜已经询问过,知道这些人是哪来了的,他们都是今年黄河水溢出,逃难到新镇来的灾民。

 黄河之水啊,如今已经成为大患,分为两流,各入东海,水缓而沙淤,年年修堤,年年决口。

 尤其是仁宗、神宗、哲宗,每隔二十年,就有一次改道决堤,仁宗年间,六塔河决堤,淹没了大半河北路,神宗年间,曹村决堤,淹没良田三千万亩,哲宗年间,内黄口决堤,京东之北,尽成泽国……

 到如今,修修补补,也总有小段堤坝溢水,也不知下一次大的改道,是去哪里。

 不远处,那王洋正走被簇拥着走在泥泞的道路上,周围的人十分虔诚,用极为期盼的目光看着他。

 王洋笑了笑,大声道:“各位乡亲,今年新镇的新地皮已经划下来了,你们只要录入户籍,就可加入新镇,暂时安置。”

 有人问道:“为什么去年来的人就可以修大屋,我们不用建么?”

 王洋朗声道:“因为去岁百废待新,人流极多,你们这数百人,我在已有的屋中划出一半外街区,不需要再新建街区。”

 话音一落,立刻有人问道:“王里正,那咱们要去哪个坊?”

 王洋大声道:“我已知,各们都是自黄河而来,曾被征去回河,家家都是修河堤的一把好手,准备让诸位在密州兴修水利,在新镇修建盐田海堤,到时,工钱绝不会亏待大家。”

 “修河堤有什么好!”立刻就有人反对了。

 “对啊,修河堤辛苦又危险!稍有不对,还会被问罪。”

 “三易回河都折腾修了几十年了,我们不修!”

 “对,就是不想修了我们才逃荒的。”

 下边的人纷纷鼓噪起来。

 “水利万物,这今天的河道,就是咱们子孙的将来,”王洋并没有用大道理来打动人的意思,他提了一句,便直接了当地道,“凡是我新镇河工,每日工钱四十文,面食管饱,还有一两肥肉可吃。”

 此话一出,先前还纷纷反对的众人立刻就换了阵营。

 “既然王里正您那么看得起我们,这河堤,我修了!”

 “对,河堤利民,为了咱们子孙,就该辛苦些!”

 “修河堤有什么不好,我最喜欢修堤坝了!”

 “就是,王里正,我是妇人,但挑土也不比男儿差,能算我一个么?”

 王洋面带微笑,一一答复,然后让他们准备一下,过几天就推举出一个街长,还有五个队长,准备弄五个河工小队。

 已经熟悉新镇规则的贫民们立刻踊跃起来,交头接耳,有些有心气的,已经准备大干一场了。

 王洋折腾了快一个时辰,命助手登记后,这才踏着有些疲惫的步伐离开。

 张叔夜也缓缓接近了他,疑惑道:“王里正,你为什么要修河堤呢,老夫看了这新镇离海岸还有些距离,也不适合修堤筑坝。”

 王洋随意道:“这是为了将来治理黄河准备的。”

 张叔夜惊呆:“治、治河??”

 王洋点头:“不错,有何不对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