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七章(2 / 2)

加入书签

只是,沈嵘前世帮她良多,今世初初见面,亦帮她解围,甚至避开旁人,提醒她要小心沈谦。

如此人品性情,面对沈嵘,她说不出拒绝的话。

站在竹林边,目送沈嵘走远,彻底消失不见,顾婵漪这才回身走向小院。

挂在西边的日头,将她的身影拉长,凉风拂过,卷起一地竹叶。

小荷紧跟在顾婵漪的身后,犹豫许久,还是什么话都没有问。

自打姑娘过完十六岁的生辰,便像换了个人,心中自有成算,行事亦是稳妥细致,思虑周全。

姑娘即便此时不知礼亲王府的处境,日后下山,与平邺城中的贵女多多走动,便会明了。

姑娘聪慧敏锐,她又何须多言。

午后阳光穿过青竹窗牖,在床榻上留下斑驳光影。

小荷将锦被铺开再叠好,阳光下浮起细小尘埃。

小荷仔细地叠好锦被放置在木箱中,转身掀开垫被,却瞧见垫被下面还有两张折好的银票。

小荷展开一看,两张五十两的银票,当即喜上眉梢。

“姑娘,你瞧!”

小荷急急忙忙地转身,却见自家姑娘安安静静地坐在窗台边,盯着手腕上的翡翠镯子,沉默不语,嘴角带笑。

小荷自然知道那只镯子是谁送予姑娘的,她比姑娘大两岁,想的便比姑娘多些。

老王妃看重姑娘,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刚刚回院路上,礼亲王甚至亲自过来寻姑娘。

然而,姑娘十岁上山,六年来从未下山,更未见过老王妃与礼亲王,今日应当是他们初次见姑娘。

难道老王妃与亲王在寺中小住礼佛,曾在慈空主持口中听闻过姑娘?

若非如此,他们为何初初见面,不仅送姑娘一只贵重镯子,甚至在姑娘遭遇困境时为姑娘解围。

如若不然,他们便是别有所图。

姑娘尚未行笄礼,并无许婚。

而礼亲王虽贵为小皇叔,但整个平邺城中,谁人不知礼亲王府不是好去处。

眼下礼亲王已然及冠,却迟迟未定下婚事。

偏偏老王妃来崇莲寺还愿,遇见了在寺中祈福的姑娘,男未婚女未嫁,且姑娘还有位当大将军的嫡亲兄长……

小荷越想越发觉得自己想的没错,看着眼前对着镯子发呆的姑娘,小荷忧心忡忡。

今日回府后,见到阿娘,她需得好好和阿娘说说。

大夫人虽走得早,但姑娘若要行笄礼许婚,自然要告知各位舅老爷和姨太太。

若各位舅老爷与姨太太不答应这门婚事,即便是礼亲王府也没有法子,堂堂亲王,总不能以权压人。

但是,若姑娘对礼亲王有意,那便是另一番景象了。

不说两位舅老爷,便是姨太太都对姑娘无所不依。

左右月初姑娘便往南边送了书信,姨太太不日便会进京,若礼亲王府仍旧如此关照姑娘,她势必要告诉姨太太的。

姨太太既是长辈,又是内宅女眷,她能想到的,姨太太定然也能想到,自然会与姑娘细细说清。

小荷推推自家姑娘的手臂,轻声唤她,“姑娘,婢子刚刚从垫被下找出两张银票,是姑娘放的吗?”

顾婵漪身子微颤,回过神来,拧眉接过小荷手中的银票。

时隔太久,她也忘记自己是否有在垫被下面藏银票,但瞧面额不高,便点了点头。

“应当是我放的,但后来一直没用,便忘了。姨母不知何时抵京,我们回家后,用银钱的地方多着,你仔细收好。”

小荷喜滋滋地收好银票,将木箱盖上,问道:“姑娘且瞧瞧,是否还有疏漏。”

顾婵漪起身,环顾四周,卧房已然收拾妥当,一应物件尽数收在箱笼中。

“收拾得很是齐整。你且先锁好放着,眼下各家夫人尚未家去,王蕴要脸面,自然会派人来帮我们抬箱笼。

你去外面等着,我去正厅。”

小荷将各个箱笼仔细锁好,钥匙贴身放着。

目送姑娘进了正厅,她这才转身离开,在小院中坐着。

顾婵漪走进正厅,先给菩萨上香磕头,念了一遍心经,这才起身走到里间。

线香袅袅,檀香中混杂着新鲜的瓜果香气,供桌上摆放两座牌位。

顾婵漪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眼底闪烁泪光,却眸光坚毅。

“爹娘,女儿今日便带你们家去。”

帕子擦拭牌位,顾婵漪妥帖包裹好,随身带着,走出小院。

在这小院中住了六年,已经足够了,今后不会再来。

顾婵漪定定地看了片刻,咬了下唇,转身离去。

迎着夕阳,走过青石路,大步走向寺中正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