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三十二章(2 / 2)

加入书签

唐文慧刚把烤好的面包端出来,老板娘就指了指手里的电话筒,“过来接电话,说是你三哥。”

“三哥?”

唐文慧放下面包接过电话,听完那头说的事儿后,她的眼睛一下就红了。

“我知道了。”

“家里出事儿了?”

见她挂了电话后,一个劲地抹眼泪,老板娘问道。

“我大舅不行了,”唐文慧想忍住不让眼泪掉下来的,可她控制不住,“我去后面看看。”

进了仓库,她捂住嘴眼泪一串一串地往下落。

唐母坐在椅子上,看着唐文生一个接着一个电话打。

封映月抱着外衣过来披在她身上,“娘……”

“我没事儿,都这把年纪了,还有什么没经历过。”

唐母张了张嘴,好半天才说出这么一句话。

唐文生给唐大姐那边打了电话后,算是把所有亲戚都通知了。

他抬起手揉了揉眉心,转过头见唐母垂着眼发呆,便起身过来,与封映月一左一右地陪在她身旁。

“要不,您去大舅家住住?”

唐文生轻声问道。

“那家里?”

“家里的事儿您别担心,”封映月握住她冰冷的手,“多陪陪大舅。”

“好。”

除了唐母,另外两位姑姑也收拾了东西,带着需要照看的孙儿或者是孙女到大舅家住下来了。

这一次大表嫂什么话都没有。

大舅不是个恶公公,对她,对孩子们都很好,大表嫂嘴巴再毒,心里是明白的。

知道大舅日子不多了,她心里也不是滋味。

而封映月和唐文生,只要得空就会回大舅那边。

唐大姐他们也一样。

十一月初,唐文慧等在外务工的小辈们全部回来了。

选了个日子,一大家子人,全部聚在大舅家,做了不错的席面。

大舅穿上孩子们买回来的新衣服,新鞋子,坐在舒适的轮椅上,被大堂哥推到主位那。

他咳嗽了几声,看着院子里的几桌人笑道:“吃好,喝好,多笑笑。”

就这么一句话。

晚上大家也没走,这边住不下,就去邻居家挤挤。

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大舅家忽然响起鞭火包声,昨晚睡在隔壁邻居家的封映月夫妇惊醒,让元蛋看着点铁蛋,穿好衣服来到大舅家,就看见头包裹白色麻布的大表哥。

“刚走,走之前最后一句话,就是让我放一挂火包,”大表哥扯出一抹笑。

封映月一把抓住身旁人的手,唐文生反手握住她。

大舅的后事办得很热闹,唐二哥和两位姑姑家的表哥们,帮着打理后面的事,等一切尘埃落定后,封映月他们也回了家。

唐母依旧每天帮着带娃,做饭,晚上去唐二哥他们摊位那边帮忙。

看着没什么事儿,但元蛋有一天却悄悄对封映月说,他晚上起来上厕所,听见唐母在哭。

唐文生沉默了一阵后,回家把唐父接了下来。

家里请唐三叔他们照看一阵。

十二月底,春芬有孕,这是一件喜事。

唐母特意回去看她,买了不少东西,叮嘱了一句又一句,春芬认认真真听着,没有半点敷衍。

唐文强为了更好地照看家人,在得知春芬有孕后,就收拾东西回来了,他就在县里找活儿做,离家近,心里也踏实。

而唐二哥则是让唐父在县里帮忙,他回到老家照看家禽。

封映月放寒假后,和元蛋得空帮唐二嫂忙,唐父便带着唐母还有铁蛋回了老家。

家里的鸡和鸡蛋得在过年前卖出去,好在腊月前唐二哥就找好了销路,都不用他们送货,那大老板自己开着货车过来拉。

货车四边都置了铁丝网,鸡跑不出去,至于鸡蛋,全部用纸盒子装好了的。

卖了三分之二的鸡后,又开始卖甘蔗,唐二哥和唐父在家栽种了一片山的甘蔗,给亲戚朋友们送了些,自己留了点过年吃,剩下的全部卖掉。

腊月二十八,唐二嫂收了摊,跟封映月他们回了老家。

一家人把家里里里外外都打扫了一遍,封映月用红纸剪窗花和福字,元蛋和唐母就负责贴。

家里的对联是唐文生用毛笔写的,唐大伯家和唐三叔家也是。

年三十,两家人又去唐大伯家团年,大堂哥从鱼塘里弄了几条大鱼出来红烧。

“得亏买鱼苗的时候,还买了大鱼,不然过年鱼塘里的鱼小得很,上不了桌。”

大伯娘一脸庆幸。

这些天来他们家买鱼的村民也不少。

“是啊,不过买回来的小鱼现在也有一斤多了吧?”

唐母问。

“有,”大伯娘点头,“但现在没有两斤多,都不好意思卖,我看街上三四斤的也不少呢。”

“以往孩子们在河里捞鱼,就是几两,就能高兴半天,一家人用酸菜炖着吃,也是一道荤菜,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小鱼都看不上眼。”

唐大伯哈哈大笑。

“是啊,”唐二哥点头,“我记得老三十岁的时候下河摸了一条六两多的鱼,娘用酸菜炖了又炖,硬是吃了两天才给吃完。”

“我其实想熏成腊鱼的,可你们几个瘦巴巴的,盯着鱼都不转眼睛,我就咬了咬牙,给炖了。”

唐母想到当年那些日子,都觉得心酸。

“文生好歹能摸鱼,磊子爹只知道摸螃蟹回来,那玩意儿全是壳,还非要我给他炒着吃,”唐三婶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笑。

大人们在回忆往年趣事儿,这边阿壮则是紧张兮兮地拉着元蛋说话。

“我只考了五十八分,咋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