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章(2 / 2)
唐僧自己都觉得自己矫情,然而身体的异状却提醒着他,必须想个明白,不然他的信仰和信念面临这样的拷问,无法放过他自己。
好歹从脑中捕捉到一丝清明,唐僧托辞念佛:“我那二徒弟也有同样困扰,尚在国主宫中等待,我还是见到他,一并饮用为好。”算是对自己的迟疑做了个说明。
想想也有道理,姜如意轻轻点头绽出一笑,明眸凝光辉,樱唇乍开合,艳胜春日花,身边众女无不觉得国王风采卓然,名不虚传本国镇国至宝。
她顺势说出下山之语,向如意真仙和红孩儿道别,诚挚邀请他们有空到城里、宫中游玩一番,对红孩儿说得尤其热情。
然后,姜如意挥挥袖,请唐僧和孙悟空乘坐来时的车驾:“莫让猪师傅、沙师傅等急了。”
“师父身子情况特殊,坐马车倒是使得,俺老孙却不用这么麻烦,先回去安一安老猪那呆子的心。”
孙悟空话落,接过唐僧捂在手中好一阵子的紫金钵,翻云而去,霎时不见影踪,只有遥遥的话音从风中袅袅飘来:
“师父,国主,各位,宫中见。”
虽然与这师徒几人相处不到半日,姜如意也初步明白了各人性格,觉得孙悟空能按耐到此时才离开,已经算耐心了,倒是不以为怵,还对左右笑笑:
“果然是有本领的高僧之徒,一滴泉水也没洒落,在云中也十分稳当呢。”
“国主谬赞。”唐僧却总是头疼,自己的徒弟们不通人情世故,显得很没有教养,难为此地国主宽宏,还为孙悟空圆场,他眼尖看到,簇拥在周围的老少女子们面上消去疑虑,转为对孙悟空本领的赞许,唐僧心下十分领姜如意的情。
因此,与女子同乘一车的不自在,唐僧努力克服,不显露出来。
比起来时的拘谨沉默、气氛寡淡,姜如意有意挑起话题,选了相对安全的东土大唐的风土人情,有一搭没一搭询问唐僧,对方也专注认真地解答,说的话比从初见面到上车前加起来都多。
唐僧二十多岁了,也就是前三四年才踏上取经路,大多人生在大唐度过,可他生活简单,主要就在寺庙之中,说来说去很容易绕到佛法上,严格来说,是没什么趣味的,与姜如意想听的内容大相径庭。
而作为现代社畜的姜如意,并没有认真了解过佛家经义,脑子里自我催眠,就当听佛修公开课了,端正了闲谈动机。
幸好,她能抓唐僧话语里的细节,比如从袈裟材质延展到唐国的布匹织造,从经书刻印引申到刻书雕版,自寻趣味,往吃喝玩乐上细聊,才忍住跳车逃走的冲动。
作为金蝉子转世的唐僧,对佛法领悟力超绝,自然很快发现了自己言语刻板的问题,不由得低头念声佛号“阿弥陀佛”,向姜如意致歉。
其实这倒怪不得他,毕竟没有这等与妙龄女子单独接触的场合,他一时之间,还将姜如意当成求佛问法的小国国主,恰如车迟国等。
意识到对方其实并不像她口头上说的那么虔心向佛,唐僧心底叹了声,面上却顺势扭转话题,主动问起女儿国民众信奉来,让姜如意多说些。
关于王母娘娘,唐僧并不算了解,起码不如时不常出现、救他们师徒于困境的观音娘娘那么熟悉。
通过徒弟们日常闲谈,唐僧知道,孙悟空曾被王母娘娘派去看管她的蟠桃园,后续生出许多事;猪八戒就是因为王母娘娘为嫦娥撑腰,贬了他下凡投成猪身;沙和尚更惨,打翻了王母娘娘喜爱的琉璃盏而受罚。
三个徒弟议论起王母娘娘来,并没有什么溢美之词,也就是碍于唐僧“出家人不可口出恶言”的训斥,没有说出对神仙不恭敬的言论。
因此,唐僧对王母娘娘的印象,其实与唐国街头偶尔见过的、仗势欺人颐指气使的贵妇有点像。
自然不能这么说给对坐的姜如意,唐僧做出洗耳恭听状,请国主说些王母娘娘的圣迹,以增长自己的见识。
这其实是一路行来,从大唐到各处小国通用的话语模式,对信奉的神仙教派,总要有些花里胡哨的事迹、与众不同的神通作为辅助支撑,流传四方的。
所以唐僧自问,并没有对姜如意提出什么非分的请求。
所以,他看到对面一直滔滔不绝的好口才国主,因为他的问题而莫名卡了壳,自己跟着惊愣住,说不出下一句。
这下子,车里冷了场。
直到唐僧的肚腹发出“咕噜噜”的叫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