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大夏衣冠满华光(2)(1 / 2)

加入书签

夜明星稀,被仓促赶出来的沈玦抓紧时间,认真利用漫长夜晚,整理本次任务的资料。

首先是资产清点——

目光扫过,破絮棉被上,浮现出来一个勾勒得古色古香的负债窗口。数字倒不惊人,欠债两百三十二钱……四舍五入,就是零。

和前一位宿主相比,这个欠款数目非常友好,沈玦比较满意。

叫人心惊肉跳的,却是这位宿主的资料。字里行间,全是不着调。

宿主姓祝,双名锦宸,是桑禾县上,规模最大的民间织造办【明霞坊】的公子。【明霞坊】虽是民间作坊,织工之精湛、花色之新美却可比官办织造坊,本朝开国时更负责过一批皇室缎品的织染工作,因此名声大噪。祝家后代开枝散叶,自然就成了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物。

祝锦宸家中排行第三,上有姐姐两位,下有小妹一尊,只得他一个男丁。两位姐姐性格泼辣精明,都是打理家务一把好手,他父母就打起算盘,要教祝锦宸弃商从文,读书去考科举。

本朝不比从前,早已不将经商行当看作下九流的营生。但祝家世代经商,深知民间为商不易,为了疏通关节、打点上下,每年不知道要搭进去多少银子。家中若能出一个读书人,在朝中挣个一官半职,种下一棵遮荫大树,才是长久之计。

是以这一大家子人,从小就对祝锦宸寄予厚望,指着他一朝考取功名,入仕为官,好给祝家挣一份未来。

谁知这个祝锦宸天生顽劣脾气,生平最恨的事,就是读书。

——若只是不愿读书,那么跟着父亲学习经营商事,也算是一条中规中矩之路。

可是举目皆是阳关道,祝锦宸偏都看不到。满月抓阄时,他抓娘亲身上的荷包,众人哂笑几声,也就过去了。但他长了几岁,竟还在专心摆弄针线、埋头绣花女红时,这可就成了一出鬼故事。

可能因为在女儿国里长大,也可能因为家中氛围耳濡目染……总之原因成谜,也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在祝锦宸还是个五六岁小娃儿的时候,他就逮着隔壁家的小姑娘,非要染布贴花,给人家量身定制,裁做一身新衣裳。

……

大夏正值繁华盛世,风气还算开明进步,但男女大防终究还在。隔壁家的女娃娃高高兴兴,穿着花衣裳回了家,家里直接炸翻了天。几口壮丁凶悍登门,砸了祝家大门,指指戳戳,说他们养出了一个下作胚子,天生的流氓玩意儿。

那天以后,祝府上下所有人都紧盯着祝锦宸,禁止他再靠近织造工坊一步。

胆敢舞针弄线,打。

胆敢描绘绣样,打。

胆敢榨浆制染,打。

胆敢哭求两个姐姐赏他一把女红做,往死里打。

幸好上天垂怜,这祝三公子够皮实,也够顽劣。由你扬鞭挥尺,他仍觉得自己天下第一聪明灵活,无错无过。

但被人戳着脊梁骨说娘、说不像个男的、说他小家子气,这他是万万不认的。

所谓极则必反,为了证明自己的男子气概……十几年后,飞针走线的小娃娃终于变成了横行乡里、为祸一方的混世魔王。

父母在世时,他还能听进去几句话。父母故去、姊妹嫁人后,祝锦宸成了【明霞坊】新任当家,整个人就无法无天了起来。

他干什么呢?

他投资。

他早忘了自己小时候亲手织的布匹、裁的衣裳,早就瞧不起这个土气的织造坊了。

……当然,说是投资,也不尽然。这个时代,还没有这样高度细分、精准定义的金融术语。

但投入资金、参与利势分红的商业合作形式,已经相当普及。伴随着各行各业中新技术、新工种的出现,通过“入股”一夜暴富、跻身为行业龙头的成功案例俯首皆是,也在坊间引为美谈。

祝锦宸仗着家底雄厚,将织造业务甩手丢给管家,自己拿着大把大把的银子,出门挥霍去也。

其时南洋商贸往来颇多,祝锦宸跟着眼热,出资投了好几条商船,也捎进去许多细丝绸,期望商船能带回来满满的象牙和沉香,坐地大发一笔。

他是新手,船自然也是新船,在南洋风浪里迷了航向,货物尽毁,一无所获。更糟心的是,商船在海上蹉跎太久,食物不足,好些水手犯了败血病,回来时可以说是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所有钱都砸沉外海。

祝锦宸倒也有几分机灵劲儿,他发现正是这败血病害得远洋贸易难以展开,转头又要去做药品生意。

抢先把这药研究出来,不就可以垄断海外贸易市场?

可他忘了,自己向来都是不学无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狂妄少爷。别说药学医理了,就连什么野果可以吃,什么菌子不能碰,他都弄不清楚。

就这还想投资入股,开发新型药品……除了赞助一些江湖郎中、做出一些狗皮膏药,还能有什么别的成就吗?

大几万两银子,就这样给他洋洋洒洒,漫天撒了出去。

有一就有再,祝家散财三公子的名声,很快就在整个东海道地界传开。

人们都说,要拿到三公子的善款,你就得怎么离谱怎么来——

规模越大的,三公子越喜欢。

花销越高的,三公子越喜欢。

图画画的越好看、越精致、越是异想天开的,三公子越喜欢。

……

金山银山,也吃不消这样败。祝锦宸勤勤恳恳地找项目、看项目,快速烧光了存款,只余下织造工坊仍在全力运转。

如日中天的明霞坊沦落至此,自然惹来旁人意动,想干脆将这个拥有几十张织机、百来织工的织造坊直接买走。祝锦宸此时又成了一块啃不动的硬骨头——明明是个不堪大用的废物,突然又想起了门楣辉光,谁来讲都讲不通。

明的不行,那就来暗的。不过多久,一批送往京中的织物被打成劣品,趁势要治明霞坊的罪。但皇恩浩荡,顾念旧情,又念在明霞坊是初犯,于是不降责罚,只是抄走祝家全部财产、将织造坊查封充公,是为法外开恩。

一夕之间,乐善好施的祝三公子,就成了今日流落街头、人人见之都要唾上一口的祝三傻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