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丽娜姐(1 / 2)

加入书签

夜里,等小莲睡熟之后,韩小英进了前世的家,整理了一下家里的粮食。

厨房里,装粮食的两口大缸都是满的。

大米三十多斤,面粉是自家种的小麦磨出来的,有一百多斤,玉米面二十多斤,十几斤玉米碴子,高粱米十多斤,小米不到五斤,这个她平时吃得少,没有多买,除了这些,还有几斤豆子。

碗架柜旁的小柳条筐里,有五十多个鸡蛋,十多个大鹅蛋,橱柜里还有二十斤挂面,这是她买来留着秋收的时候吃的。

她一个人收地,起早贪黑的,吃饭是怎么省事儿怎么来,煮挂面最方便了,所以就多买了一些。

靠墙有一排坛子,是她腌新腌的咸菜,还有十几个咸鸭蛋,她儿子开学时带走了不少,这些剩下的,她一直没舍得吃。

大半坛子猪油,笨榨大豆油二十斤的塑料桶有一满桶,油瓶子里还有不到一斤,糖盐酱醋这些,都在碗架柜里,除了盐其他调料都不多。

肉是一点儿都没有,她家没有冰箱,买肉也没地方放,只能随吃随买。

仓房里的东西就比较多了。

进门左侧是各种农用工具框篓绳锁,右侧靠墙一排架子上放的都是粮食袋子。

喂猪的玉米还有两千斤,给猪吃的玉米面两袋子,育肥猪饲料两袋子。

今年刚收回来了红小豆,二十多斤,去年的五六斤,冬天做粘豆包用的。绿豆四五斤,陈年的黄豆四十多斤,她留着换豆腐做大酱的。

还有几斤白豆黑豆,两筐自家菜园子里捡回来的青菜,大部分都腌了咸菜,不然吃不完就烂掉了。

再就是一些干菜,两串红辣椒,两辫子大蒜,一大筐鬼子葱,最后是土豆,近五百斤,其中有几十斤不太好的,她打算换土豆粉条的,结果没来得及换。

说到粉条,她儿子考学办席面时用掉了大半,只剩二斤多了,这个东西比较好储存,不怕坏,可惜太少了。

韩小英给粮食袋子倒了倒个儿,检查完没发现有生虫子的,才去接着磨玉米。

玉米卖掉了六百斤,还得再卖一些,不然等她下乡以后,住在大集体,人多眼杂的,想干什么都不方便。

只是家里的青石小磨太小了,直径还不到四十公分,又闲置了许久,不是很好用,磨玉米慢得很,要是没点儿耐心的早摔耙子不干了。

~

三月过去到了四月,定城街面上的雪已经融化殆尽,天气暖和起来。

韩小英顶着乱糟糟的一头短发,小脸抹得黑不溜秋的,背着半麻袋破烂,一路从城西走到城南。

定城有三个地下交易市场,她这次去的都是城南的,她不会傻的在同一个地方卖粮食,不然被人盯上那不是迟早的事。

今天卖的还是玉米碴子,粮食口袋从麻袋里一拿出来,就有人上前问价钱。

韩小英伸出两根手指,一斤两毛,来人就买了十斤。她的粮食磨的干净,过了两遍筛子,没有多余的杂质,价钱还便宜,自然卖得快。

她又一向喜欢速战速决,不会为了多卖个一分两分的长时间耗在黑市里,不值当。

再来几次她就不来了,要不是家里的玉米多得实在吃不完,她怎么也不会拿出卖钱,自己留着吃不香吗?

前后不过十几分钟,一袋子玉米碴子就卖完了,韩小英又找人换了一些票卷之后就离开了黑市。

今天周日,她早上出来的晚,这会儿已经快中午了,从黑市出来,正准备回家,就听到身后有人叫她。

“韩小英,你捡破烂去啦!”傲慢的声音里带着丝调侃。

韩小英回头,顺着声音找过去,就见刘秀娥母女正在她身后不远的地方站着。

刚才嘲笑她的是吴丽娜,她们以前见过几次,不难认出彼此。

吴莉娜比她大两岁,生得肤白貌美,个子高挑,穿着一身崭新的军装,踩着小皮鞋,头昂着,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倨傲,高高在上的如同国王家女儿一般,俯视着她。

不用对照,跟吴丽娜面对面站在一起,韩小英就自惭形愧,她是只丑小鸭,最丑最丑的那一只。

但是丑小鸭总有一天会变成白天鹅的。

韩小英收起多余的情绪,上前叫了一声:“三婶,丽娜姐。”

“小英啊,你这是上哪去了?咋弄成这样。”刘秀娥手上拿着皮包跟手提袋,她刚跟自己女儿逛完百货商店。

没想到会在街上看到小英,身上脏兮兮的,估计又去捡破烂去了。

给了她六百块钱还不够花吗?怎么还要出来捡破烂呢,看她把自己造得,哪有半点儿女孩子的样子,整个一野小子。

刘秀娥摇摇头,女孩子家可不是这么养的,要娇娇美美的才好看,小英她一点都不爱惜自己。

“我没事儿,四处走走。”韩小英紧抓着肩上的麻袋,里面是一些用来做掩护的破烂,没有别的东西,不过分量可不轻。

“行了,跟三婶回家吧,三婶给你弄了些瑕疵布跟棉花,你不是想要做棉衣吗?”布跟棉花她弄回来好几天了,只是没急着给小英。

她去打听过了,下乡报名明天就开始了,不过今年下乡的知青多,可能要分成三批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