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雨暗荷华(三)(2 / 2)

加入书签

“伤亡如何?”

“尚未发现活口。”

又是一道雷声,将天幕硬生生劈成数片,阴仄朔风扑入窗内,将桌面上才铺开的宣纸吹得突突直响。

“圣上可知晓此事?”

“自午时有人报官后,京兆府的宋大人已亲自入宫觐见了。”

“好,命两队人马立刻出城参与搜查,我稍后就入宫见圣上。”

顾云淙又吩咐了几句,便匆匆离了巡防营,直奔宣德门而去,自西掖门而入大内。在宫道上正好与前去宣召的内侍相遇,遂被引着一路至了紫宸殿。

户部尚书王旭、工部尚书朱明谦,及中书舍人秦绍等几位大臣亦不久至殿。

至元帝赵煊坐于上首,听过内侍禀明的消息后,面色又沉了些。

“朱大人有何见解?”

“依微臣所见,沉船处正位于汴河东侧,乃中游峡谷地貌,湍急浪大、幽深难行,此时正值秋汛,汴京上游数个城镇皆曾连日降雨,以致近几日水位高涨不退,并伴有大风,若因此生故,未必没有这个可能。”

王旭冷哼一声,甩袖道:“一连三艘官船俱沉于此处,若都将原因推到这上面,也未免太过儿戏。从前户部运粮米的船也走的是这条线路,为何就没发生过这种事?”

朱明谦稍作思忖,回道:“有的,昭明九年秋,当时前朝正与西羌交战,遇华北欠收,自南方运粮来的五辆官船沉了三艘,其后来船亦未能避免。”

涉及前朝,殿中之人面色各异。

他们不会不知,正是因此,汴京城内粮米价格一度攀升,朝廷赈灾不济,仅汴京临近几方城镇饿死之民便有近万,而后犯上作乱的暴民更屡禁不止。外有强敌进犯,内有赵氏起兵,最终导致晋朝在三年内覆灭。

王旭自知失言,遂侧过头去喑了声。

赵煊问王旭:“京中各仓粮米储备如何?”

“回陛下,自前朝昭明九年后,汴京乃至华北,每逢冬日,粮米短缺乃常有之事,而积年战乱,民生凋敝,照眼下来看,并不足三成。若是南方运粮的官船如这般折损下去,只怕今岁冬时……汴京危矣。”

秦绍亦附声:“王大人此言不虚。微臣提议陛下尽早彻查此事,若真系意外,当加派人马护送官船入京。”

“那此事……”至元帝目光下移,“就交由顾大人负责、必要时可令刑部从旁协理。”

“是。”

屏退朝臣后,赵煊将顾云淙留在紫宸殿东侧宫殿,平日为他起居及批阅奏折之处。经赐座后,内侍又奉上茶水,此时殿内总算比方才有了些暖意。

赵煊连日忙于朝政,虽面露疲态,见了他总算是有了些精神。

“方才你并不曾进言,可是想到了些什么?”

顾云淙欲起身行礼,被赵煊免了,遂安坐于扶手椅上道:“臣虽有疑,但事情尚未弄清,此时枉下结论为时过早。若陛下信任臣,臣定当竭力查清缘由,还众人一个交代。”

赵煊眼中含笑,“朕自是信你的。”

“另,还有一事,依户部王尚书所言,查清沉船事由、护送官船入京要紧,但臣以为,自南方筹粮之事亦不可忽视。”

“你是担心,若到冬日粮米不足,前朝之乱再度发生?”

顾云淙点头。

粮米涉及民本,一旦有伤,民心亦随之渐失,前有隋朝李密,后有刚覆灭的晋朝,无论原因为何,所带来的结果都是毁灭性的。

“好,朕会着人全力办好此事。”

两人又闲叙了几句。临走前,赵煊叫住了他,“云淙,朕令你寻的人,现下如何了?”

殿内人事皆静,隐约传来雨声,淅淅沥沥地落在屋檐上,大理石台阶闷声一滋,便无处可觅了。

顾云淙不会不知,这人指的是谁。

只是上首的君王越执于此事,他便越不会轻易透露。毕竟他答应过对他有养育之恩的、赵煊已逝的父亲,定会尽心辅佐,为其斩去烦忧。而那位公主,于至元帝而言,也只是前朝祸水。

“臣尚未寻到。”

赵煊虽状似不解,仍维持着帝王威仪,稍稍敛去几分神色,道:“朕知晓了。”

自紫宸殿离开时,皇后王氏正侯在殿外,金玉满镶的朝天髻下是张雍容明艳的面容,唇间一抹浅笑。

“顾将军匆忙入宫,想来并未备伞,来人,送将军出宫!”

“多谢娘娘,不过陛下已吩咐过了,就不敢劳烦娘娘了。”

王氏笑着相辞,随即便入了殿内,不久便传来几声君王笑语。

“大人,这边走。”

“好。”

伞骨上的雨脚像断线的珠子般嗒嗒打在脚边,看着空无一人的宫道,他忽而想起桐居内孤身一人的女子。

随即面上无端有了笑意,他不在的时候,她大约会自在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