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倒戈(2 / 2)
卢奇也上前一步,恭敬说道:“殿下,此战之胜,正是世家子弟效忠之典范。定国公与英国公协力退敌,当令朝野共知其功,以安边民、壮军心。”
穆乐宸微微颔首,他小心翼翼打量了一番自家母后脸色,见后者正出神,便直接开口道:“张尚书与卢尚书之言,朕自会记下。两位公爷守卫北境,功劳无可置疑。然顾尚书之虑亦不可不察,北境之事还需谨慎,待母后过目后再作定夺。”
一旁静听的阮如安闻言,这才缓缓抬眸,回过神来,目光掠过殿中群臣,最后落在案几上的密报上。
她柔和的面容上看不出半分波澜,唯有一双深邃的眼眸微微流转,似在将众臣的言辞细细斟酌过。
这是怎么回事?
恍若一夜之间,所有的朝臣都站在了他们世家这一面。
这样“万众一心”的场面,即使是在阿耶在位时,也不曾有过的。
这里有……究竟掺了几分真心几分假意?
而究竟发生了什么,才让他们如此反应?
难道是打量着皇帝不行了,阿耶无罪了,又想着退他们上风口浪尖去顶雷了?
思及此处,阮如安眸色渐深,她顿了顿,仍旧没有开口,转而示意穆乐宸继续应付前面的臣子。
接了眼神示意,穆乐宸的目光随即扫过众人,声音虽尚显稚嫩,却不失威严:“此事关系军国大局,密报已呈,孤自当请母后过目,与诸位再议对策。然北境胜果既成,此时不宜生乱。顾尚书,依你之见,是否当以安抚军心为先?”
顾衡拱手答道:“殿下所言极是。无论此战细节如何,既有实证,朝廷当即刻嘉奖参战将士,发布檄文昭告边民,以安百姓之心。”
话音刚落,张曜又连忙接话道:“殿下,臣建议,除向北境加封赏赐外,应以定国公与英国公为首,将其功绩昭示朝野,使军中将士以之为表率。”
刑部尚书邓驭拱手接道:“两位公爷以家族之名镇守北境,不辞劳苦,此番大捷足可为我朝军威添彩,朝野上下皆应知其功劳。”
张曜附声道:“殿下,臣以为,定国公与英国公此番战功非但稳固了北境,更振我□□声威。若将此捷昭告天下,军中必将士气大振,百姓亦能感恩戴德。若能乘胜追击,将突厥与契丹彻底压制,北疆或可十年无虞。”
穆乐宸微微颔首,目光一转,看向一直未发言的兰太傅、兰寺卿与镇北王。
三人自始至终静坐不语,脸上无波无澜。
兰寺卿低头翻阅密报,似未察觉太子的注视。
兰太傅则垂眉敛目,偶尔抬眼,却始终未出声。
穆乐宸:“……”
平时一个比一个话多,今天是一点也不想开口啊。
他心头揶揄,却也并未多言,而是转向顾衡:“顾尚书,此战既有佐证,你可还有其他顾虑?”
礼部尚书顾衡略一沉思,缓缓说道:“殿下,臣并非质疑两位公爷之功,然战果之大,未免过于顺遂。臣忧敌军或以此为饵,故意示弱,诱我放松警惕。边防虽已稳固,但朝中切不可掉以轻心。”
此话一出,张曜眉头微蹙,语气带着几分不满:“顾尚书,敌方两王俱擒,兵力已折十之八九,何来反扑之力?此战之功明明白白,何须多虑?”
卢奇也接话道:“殿下,臣以为顾尚书此言未免忧虑过甚。敌军既无主帅,余部便是乌合之众,实不足虑。眼下应以犒赏将士为先,而非徒增疑心。”
顾衡闻言,却不为所动,语气仍旧平和:“两位尚书所言亦有道理,但臣以为,行军打仗,最忌掉以轻心。边境之事虽是大捷,若果真有隐情,却难保日后不会再起波澜。”
此一番喧嚣,惹得气氛愈发紧张。
半晌,殿内沉静片刻后,兰太傅才终于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