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2真相必看(1 / 2)

加入书签

入了夜,灯火通明,寒风透过未合的窗缝悄然渗入,将满殿温热的气息削散几分。

高高悬挂的龙纹宫灯投下摇曳的光影,映在殿内每一寸雕梁画栋之上,愈发显得肃穆而冷寂。

阮如安坐于殿中,手中暖炉早已冰凉,但她并未察觉。

她的目光低垂,定在案几上的奏折上,然而分明一字未读。

显然是心不在焉。

片刻间,殿门处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夹杂着甲叶碰撞的清脆声响。

“皇嫂。”镇北王一身铁甲匆匆步入,未及行礼,便径直将手中卷轴呈上,“臣弟方从刑部归来,刺杀一案已有眉目。”

阮如安抬眼,目光落在那卷急呈的奏折上,淡淡道:“讲。”

镇北王将卷轴放在案几上,目光深沉:“此案的幕后主使乃程筑无疑。此人身为太尉,却擅离北境,无诏私回长安,且在寒山寺外被发现与刺客的随从暗通声息。臣弟亲自审问,程筑供认不讳,称其是因北境战事暂缓,回京面呈军情。然而……”

他的语气微顿,带上一丝冷笑,“臣弟亲手从其随从中搜出的密信,内容竟是指挥刺杀的命令,与刺客阵法吻合无误。”

“密信?”阮如安微微蹙眉,眼中掠过一丝思索,“既如此,他如何辩驳?”

“他还在狡辩,”镇北王冷声道,“他说此事是下属擅自行动,与自己无关。更可笑的是,他竟试图将此事推至北境军务混乱之上,以为这样便能开脱罪责。”

阮如安没有立刻作声,而是低头慢慢抚上手中那卷奏折,神色平静得令人难以捉摸。片刻后,她抬眸问道:“你可曾问过,程筑是被何人押回京的?”

阿弟不会骗她,既然如此,依着程筑那傻大个的性子,怎么会对阿弟只字不提。

怕是恨不得吵嚷的全城皆知,是阿弟这个“逃犯”将他绑了回来的。

闻言,镇北王目光微凝,沉声道:“臣弟未曾细问。但据臣所知,此人回京前,已有密旨,押解一事恐非臣弟擅作主张。”

“是吗……”阮如安垂眸,声音低不可闻,指尖却紧了紧。

她慢慢合上奏折,抬眼看向镇北王,声音依旧平静:“此事重大,且容本宫细查。镇北王辛苦了,早些回去歇息吧。”

镇北王神色微变,似欲言又止,但最终拱手退下。

-

夜色如墨,宫门之外,漫天星辰失了光彩,只余长安街头偶有风灯明灭,将四下映得幽微朦胧。

冷风吹拂过朱漆宫墙,卷起点点雪花,摧折了檐角垂挂的冰凌,清脆如铃。

阮如安步出坤宁宫,披一袭银狐雪裘,微隆的小腹被腰间镶玉的金绦束得盈盈一握,眉宇间自带一种冷清的威仪。

她未着凤冠,髻间点缀着几支素银簪,端庄中透着几分冷峭。

“备轿。”她轻启朱唇,言辞简短,语气却自有威严。

冬儿忙将手中暖炉递上,低声提醒:“娘娘,外头风雪大,万望保重凤体。”

她接过暖炉,却并未言语,沉默中眼眸低垂,掩去一抹隐隐的冷色。

今晚,她要亲自去大理寺,探一探程筑此案的究竟。

-

软轿行过长街,轮辙碾过地面压出的雪痕,发出轻微的“咯吱”声。阮如安倚靠在软垫之上,指尖微微用力,捏紧了手中的暖炉,炉火虽暖,却驱不散她内心的寒凉。

镇北王的供词依旧在脑海回荡,尤其是那句“程筑试图将一切推诿至北境军务混乱”,让她隐隐感到异样。

程筑性子虽跋扈,却绝非愚钝之辈,他是知道牵扯北境军务有多大的风险的。既如此,他为何敢如此辩驳?

她心思深沉,目光冷然,忽而想起镇北王提及的密信,和程筑随从暗通声息一事。

这一环扣一环的证据看似严密,却无端让她想起了年前家族被流放时的那场审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