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第3章(1 / 2)

加入书签

杨万当然不会傻傻的跟他们绕着小镇走上一圈。

看见他们都在,都馋着呢,拐个弯就去了码头边上。

这种时候,已经有些由于船只问题,走不远的小渔民已经打渔回来了。

打开布包,铺好就是一块摊位了。

放上自家种的青菜,再把打回来的鱼货,手脚飞快的给分批堆放好,大的就用晒干的稻草在鱼鳃处穿出,系上,让人能拿着看,拿着走。

正在码头上等候登船的人们见他们刚回来,觉得新鲜,都会趁机挑上一点拿回家准备做晚饭。

想要小一点的鱼,但是稻草又绑不过来时该怎么办?

交易了这么久,码头上自有一套交易规则,遇到这种情况,买家就给摊主5分或一毛当做押金。

买家要的鱼仔只要系不上,通通推进不同大小的竹筐内,让他连筐带走。

等人来退竹筐的时候,再把压着的5分或一毛钱给退回去。

要是过了第二天还不来退,就默认买家要了那个竹筐。

要是说今天忘记拿了,后天再来退也是不行的,基本上都不认了。

而且如果说来退竹筐的人,不是昨天来给钱的买家,鱼贩们也是不退钱的!

?知道是不是昨晚在家现编,今天来骗钱的!一个竹筐可不值五分!

好在,现在有不少出现在码头上的苦力,都是以村或镇为单位聚集。

发展到如今,做得起来的,都在码头上租有房子作为办公用地。

里面不仅坐着在码头承接生意的老板,还有天天都算不停的账房。

所以有不少苦力都是有组织的,哪家货运也不敢随意欺负他们,开出来的价格还算公道。

能在码头上有一定人手的老板,有不少都是和手底下的人从同一个村出来的。

在以前,码头还小的时候,都是一起打散工,干背工的。

后来实在是被人欺负多了,同村的聚在一起吐槽多了,才聚在一起,觉得这样任人欺负不行,就打算推出一个能说会道的出来做代表,省的被跑货运的老板欺负!

慢慢,随着码头的吞吐量愈发的大了起来后,就成了老板们。

他们也知道手下的人出来工作不容易,在租借来做公司的房子内,基本都会划分一块地,建一个到顶的木柜给手底下的货运工放东西。

所以有不少货运工来码头干活,在出门时,自己都会系一个小竹笼在腰间。

来的时候里面放着一个长布包,很长的一种,套起来装在笼内,需要的时候拉出来就可以做毛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