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第六十章 人人有个发财梦(2 / 2)
邹千里望了望她那本子上:“你写字倒快。”
梅思抬头微微一笑:“做我们这一行,若是写字不快,怎么记得下新闻?”
明星说的一篇话,总得快一点记下来才行,对方是不会等着自己慢慢写的。
就在这时,交易厅的钟声响了,梅思惊呼一声:“啊哟,已经十二点了,不好意思,耽搁了你这样久。”
邹千里呵呵笑道:“没有什么,与你说话很畅快,只是如今你也该回去报社,晚了只怕不好,我也要回家中去了。”
梅思啊,越来越有香港人的样子,颇为世故圆滑了,明明是自己拉着她谈天,却偏要说是她延误了自己,自己这一句回应却是真心话,难得有人肯这样认真倾听自己说话,如此的虚心尊重,宛如学生面对导师,让人十分满足。
两个人于是站起身便要走出去,临别的时候,邹千里诚恳邀请:“端午请务必光临寒舍,太太很想念你。”
梅思笑道:“一定过去打扰!”
分别后梅思匆匆便去搭车,回去报社的途中还要顺路去一下书店。
这一个夏季,很是炎热,酷暑一直持续到九月下旬,这一天晚间,梅思回到家中,草草吃了饭,便搬了一把椅子坐在外面,天气太热,屋子里坐不得,累了一天,也不想到梅林之中去读书,况且那里面毕竟没有电灯,纵然是煤油灯,看书也有点累眼,虽然在那山间,倒是能够纳凉的,只是梅思在里面已经清凉了几天,觉得仿佛有些寂寞,今晚便把竹椅搬到门口,与同出外乘凉的邻居们谈天。
天气实在太热,蚁窟的居民纷纷到外面来了,男人们聚在一起,南北口音十分严肃地议论着:
“……新的工厂……”
“……要加工钱……”
“……工联会……”
“……老板不答应……”
这边的梅思正在与几个熟识的人谈着琐事:
“这香港的鬼天气实在折腾人,都已经过了中秋,还是这么热,要是在我们老家,这时候都该穿秋衣了,这边还得穿纱料子,扇扇子都不凉快。”
“可说呢,在俺们家乡,这时节纵然是秋老虎,早晚毕竟凉快,哪像香港这鬼地方,清早白天一样热,从早到晚都不让人透口气,热得人要累死了。”
说这些话的,一个河北,一个安徽。
马上便有邻居似嘲人又似自嘲地说:“现在你们嫌热,等到了冬天,便要冷死了,湿冷湿冷,冷气钻到骨头里,真纳闷这里的人,祖祖辈辈怎么受着的?”
梅思便笑:“香港虽然气候不好,不过倒也有些好处,这里的米很好,元朗丝苗,烧饭煮粥都好味道,只是贵些。”
旁边的人立刻接口:“要说香港,米是真不错,不过也真的贵,我们在工厂里辛辛苦苦做一整天,不过三元钱,一斤元朗米就要六元,不是逢年过节,哪舍得吃它?”
贺健莲在一旁微微地笑:“我们说吃不起,可是那米也不是等着我们来吃,俺那一回想买一点给俺婆婆做生日,去得晚了一点,卖光了,总有买得起的人。”
这几句赞叹元朗丝苗的话,惹起了人家的不平:“元朗的米算什么?你们没吃过我们东北的大米,那才真正是好米,我们东北的黑土地啊,是多肥,种出来的大米才叫好,元朗丝苗我虽然没吃过,不过肯定比不上我们东北的米,这边的菜也不如东北,鹤薮的白菜给人夸得上了天,东北随便种出来的白菜都比它要强,大白菜又嫩又甜,开锅就烂。这里的人,吃的菜都古里古怪,吃苦瓜,那么苦的东西,怎么吃呢?还有什么菜心、芥兰、西洋菜,我们东北人,都不稀罕吃它……”
这一位林素琴大姐是来自吉林,她并不是为了国共战争而来香港,是从九一八事变就一路逃亡,先到北平,再到上海,最后来了香港。
梅思咯咯地乐,东三省的同胞来到这里,是很苦闷的了,就比如素琴姐,离乡背井已经二十年,当初离开故乡不过二十几岁,到如今已经将近五十岁的年纪,故土魂牵梦萦,这么多年也没能改了饮食的口味,一说到本地的食材,便要满心鄙弃。
梅思自己对于香港的蔬菜,倒是并不陌生,两广在饮食上的隔阂,比同东三省要少许多,广东香港吃的菜蔬,广西也多有,香港的小白菜,这里叫做“学斗”的,在自己而言很不错,鲜嫩甘甜,鹤薮学斗在香港是顶顶有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