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张养浩(1 / 2)
一、传奇人生,熠熠生辉
(一)早年岁月,奠定基础
张养浩降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的山东济南,其父张郁乃是一介商人。自小便由其祖父悉心教导,在私塾中埋头苦读,时常挑灯夜战,直至夜深人静亦不肯停歇。然而,命运无常,在他年仅13岁时,母亲许氏不幸离世,但这一变故并未阻止他奋勇向前的步伐。在四处游历的过程中,张养浩于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在济南舜祠挥毫泼墨,留下了一首名为《过舜祠》的诗作,充分展示了他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两年之后,他又在济南白云楼题下了一篇《白云楼赋》,自此,他的才华之名开始渐渐传播开来。这段早年的经历,无疑为他日后的辉煌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初入官场,崭露头角
张养浩作《白云楼赋》后不久,便被山东按察使焦遂推荐去做东平的学正。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他游历至京师,将所着文章献给中书平章政事不忽木,得到赏识后被任命为礼部令史,并被推荐进入御史台。大德九年(1305年),张养浩被选授为堂邑县尹。在堂邑县,他捣毁滥设神祠三十余所,废除有关强盗的审查规定,惩处当地杀人犯李虎及其同党,深受百姓爱戴。在此期间,他撰写了《牧民忠告》两卷,详述治理人民的建议。
(三)任职京师,直言进谏
元武宗、元仁宗时期,张养浩担任监察御史等职务。他多次直言进谏,反对设立尚书省,认为此举有害。当大臣代祀南郊出现天有异象时,他再次进言,得罪当朝宰相。至大三年(1310年),他写下万言书进言皇帝,内容涉及官员赏赐、刑法禁令、朝廷风气等十个方面,言辞犀利,触怒皇帝遭到罢免。但他刚正不阿的品质令人钦佩。
(四)再被起用,贡献卓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