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第六章(2 / 2)

加入书签

棉花普遍的朝代,棉花御寒已是常识。

“新的棉花需要弹,旧的棉花用时间长了,会出现压实结块、蓬松和弹性下降等问题,这时候晒干重新弹一下,棉花就会有所恢复。”

“在黄道婆回家乡前,人们用.的弹花弓是竹制线弦小弓,弹棉花的效率并不高,黄道婆后和人将其改良成木质绳弦大弓,弹棉效率一下提升上去。”③

说着姜叶拿出改良前的小弓和黄道婆改良后的大弓做对比。

“小弓一尺五寸,大弓四尺多长;小弓是竹制线弦,大弓是木制绳弦;小弓轻便手持,大弓厚重上方吊着绳子;小弓靠手拨弦震动,大弓靠木锤锤击震动。”④

姜叶把竹制线弦小弓交给江雪,自己则手持木制绳弦大弓,而后两人一起弹棉花。

肉眼可见,木制绳弦大弓效率远超竹制线弦小弓。

“当年黄道婆的改良沿用至今,现在我国某些地方还能见到木制绳弦大弓踪迹。”姜叶手中率先弹完自己那份棉花。

“大弓确实比小弓好用。”用上木制绳弦大弓的古人们肯定点头。

“等以后我们有了棉花,就直接用大弓!”之前朝代的百姓们道。

没一会儿江雪也用小弓弹完棉花,后台工作人员们把已经演示完的工具撤下去,并送上来新的纺织工具。

“说完黄道婆在擀、弹方面的改良,我们接下来看黄道婆在纺、织方面的成就。”姜叶对观众们道。

诸朝古人们惊讶,“居然还有,那位黄道婆太厉害了吧。”

“纺指的是纺线,棉花弹蓬松以后,就可以纺成棉线,而黄道婆那时大家用.的是单锭手摇纺车,每次只能纺一根棉线。

后黄道婆在纺麻的脚踏纺车和单锭手摇纺车的基础上,发明了三锭脚踏纺车,可同时纺三根棉线,效率一下翻了三倍!”姜叶让大家看单锭手摇纺车和三锭脚踏纺车的区别。

哪怕是外行人,也能看出两者间的差距。

就在百姓们惊叹之际,突然有弹幕评论:“三锭脚踏纺车,宋朝时期就有了,怎么能算黄道婆发明的!”

“司马大人……”北宋,宋仁宗时期的朝臣看到司马光的话上了天幕,不禁欲言又止。

而说出这句话的司马光本人也是一愣,“怕什么,本官身正不怕影子斜。”

“诸位可别忘了,黄道婆可是元朝人??宋末元初的元朝!”司马光冷哼。

这下北宋朝臣就算觉得司马光态度有些不妥,也不再说什么,宋仁宗就更不用说了,江山可是他家的。

之前姜叶说什么宋末元初,朝堂可是大乱了好一会儿,连带身为元朝人的黄道婆,他们也感到不喜。

这种骨子里本能的不喜,不止宋仁宗一朝,倒不如说宋朝除宋太.祖赵匡胤及刘娥等少数人执政时期,其他时期都对黄道婆厌恶居多。

因为黄道婆所处的元朝,还有黄道婆的性别。

“是司马光大人,我们快点支持司马光大人,要不然司马光大人落下风怎么办!”北宋及南宋的许多文人激动道。

虽然他们许多话都上不了天幕,但他们数量众多,难免有人的评论出现在前台。

一时间,质疑黄道婆功绩的声音越来越多。

元末,尤其是松江府乌泥泾的百姓,被气的不行,“三锭脚踏纺车本来就是黄婆婆发明的,我们还能不知道!”

“对啊,要是之前就有三锭脚踏纺车,我们会不用!”

倒是黄道婆本人微怔,第.一反应不是生气,而是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