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第35章(2 / 2)
李纨的生活过久了,王喜凤发现真的很省心。许多琏二奶奶需要参加的宴会,李纨都不用出席。家里长辈们带着孩子们出去做客,她更是独守空房,不知道多自在。
不过,长辈们出门也不一定将所有的娃都带出去,例如宝玉,随便跟谁都能出门,尤其是跟着凤姐儿去东府,跟在自己家没分别。贾母出门一般会带着宝玉和黛玉,三春就要看运气,基本上就跟李纨一样,家里蹲。
说实在的,只要没什么野心,耐得住寂寞,李纨的生活简直就是宅女和社恐的天堂。若是说以前李纨省吃俭用日子颇为清苦,如今得了贾母厚赏,吃穿还愁个啥?
刘姥姥从王熙凤那里讨回去的二十两银子够她们家一整年的开支。李纨一个月入账二十两,基础生活开销都是府里出,她一个寡妇又不需要奢华的衣饰打扮,二十两一个月的零花,哪里花的完?看看姑娘们,一个月才二两,日子不也得往下过?
这不,东府贾敬寿辰,她就能舒舒服服窝在家里,不用伺候任何人。再打发人去厨房点两个好菜,美不滋儿的。
其实老太太也不怎么出门,同样是寡妇嘛!不过,隔壁东府是常去的,各种名目的宴会,听戏,赏花等等。这种场合一般会请老太太,两位太太,以及王熙凤,其他孩子们就看长辈们乐不乐意带去。大家有志一同地略过隐形人一般的大奶奶。
恰好,王喜凤根本不想出门。你们出去吃香喝辣,我在家点几个菜不过分吧?她不仅点菜,还招呼了姑娘们一起吃。但凡传扬出去,嫂子掏钱给小姑子改善生活,是不是令人毫无指摘?
姑娘们都很守礼,得了王喜凤的照拂,便发挥她们的才艺,不是给贾兰送些孩童喜欢的小玩意,就是给大嫂子绣手帕做荷包。
可姑娘们哪有什么家底子,平日除了月例,其他全靠长辈们赏赐,好料子也不多。王喜凤这里很是积了些老太太赏下来的衣料尺头,一些亮色的已经不适合她的身份,干脆分给了姑娘们拿来做女红功课练手。
古人讲庭院深深,一入侯门深似海,不是没有道理。生在高门大户,女眷们出门的机会极少,就算出门也是做客,进香等等。大家闺秀亲自去逛街的极少,在店里自由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更是不可能。胭脂水粉都是府里统一采购分发的,四季衣裳首饰是府里统一定制的,各房要的针头线脑衣料子也都是有人专门送进来。
总之,姑娘们要是想搞点分例以外的东西,只能托人代购。例如探春就找宝玉代购一些柳条编的小篮子,竹根抠的香盒子之类的小玩意。就这点花销,还得每个月紧巴巴的攒钱呢!
别说姑娘们,就是家生丫头们,出门的机会都少。要买个什么,都是托了相熟的小厮跑腿,还得打赏守门的婆子,跟走私似的。过了几次手,价格也就成了走私价。
王喜凤深知其中厉害,并不去花这样的冤枉钱。贾府哪怕是做面子,也不会少了她的。说白了,府里谁也不肯在她身上费心,也不会无故得罪她。她就像个退休老干部,人走茶凉,没人买账,敬而远之。
王喜凤虽足不出户,但该知道的还是都能知道。贾母和王夫人的正房就是信息集散地,即便一些消息要瞒着贾母,在王夫人那里也是透明的。这两个地点,王喜凤日日打卡,进进出出随便听一耳朵,就是满满的八卦。
比如,东府蓉哥儿媳妇一病几个月,缠缠绵绵,大夫换了无数个,就是不见好。
比如,在扬州管着盐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