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第29章(2 / 2)
小河村虽然不像坎子村一样,祖上都是亲戚,一个村大部分都是一个姓,可多少也沾亲带故。
杨二爷是王栓爹的舅舅,王栓得叫一声舅爷。
王三叔跟王木匠往上一背是亲兄弟,所以他俩是堂兄弟,跟王栓家出了五服,倒不算了。
赵秋的母亲姓杨,按照辈分,赵秋得叫杨二爷一声舅老爷,跟王栓家不时亲戚,但多少有些关系。
卫长昀跟他们都没关系,他家是外来的,没亲戚。
关系近一点的,就杨二爷、王三叔。
如今得算一个赵秋家,还是因为姜宁和赵秋的缘故。
“您别太担心,说不定是这一阵学业重。”卫长昀虽寡言少语,却不是不善言辞。
他一句话,叫王三叔宽慰不少。
旁边姜宁听着,不由想,卫长昀这几日在村里学堂代课的事,等他们说完了,才悄声问:“教书累吗?”
卫长昀怔了怔,反应过来道:“累。”
村里的孩子,送来学堂的大部分都是家里没人照看,找个地方放着,也好过在家里一个人。
只有教了书才知道,不是每个孩子都好学、肯学、能学。
年龄不一样,心思也就不一样。
大的不一定稳重,小的也不一定听话,总之,一堂课教下来,卫长昀深感不易。
“果然,当老师不容易。”姜宁感同身受,他以前给表弟表妹、堂弟堂妹辅导,能把自己气自闭。
“老师办学堂多年,如今才知他这些年来的难处。”卫长昀望向远处的山,神色微凛。
姜宁看向他,视线停留在他脸上,没有说话。
他知道卫长昀此刻的心情,不能说完全地相似,却和他原来想的差不多的。
山里的孩子,想要出人头地,读书已经是最好的途径。
只是放在当下,读书哪里是人人都能读的。
正因为此,陈二爷的学堂才显得更有意义。
“你呢?”姜宁算了算,卫长昀退学已经有一个多月,这会儿应当和起初想法不一样了。
闻言卫长昀转过头来,“明年院试,我会好好准备。”
“你呀。”姜宁失笑,往后轻靠在箩筐上。
驴车再慢,跑得也比人快。
寻常快一个时辰的路程,今天半个时辰多点就到了镇口。
王三叔要先去送员外家送东西,跟他们不顺路,到了东市的一个路口,就把他们俩放下了。
“谢谢三叔,麻烦您了。”姜宁背好东西,把手里的一个竹筒和布包递给他,“自家做的辣子,还有烙的葱饼,给您的。”
王三叔立即要推辞,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