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刺刀(1 / 2)
《乱世就要搞基建》全本免费阅读.cc
和都水监的人一起研究了数天后,高炉成功落座永明城,在获得了足够的前置条件后,宋时终于可以开启一项新的技术了。
有了煤矿做燃料,有了铁矿做原料,再加上还没完全结冰的河水和改进了的水碓技术。
宋时终于可以尝试开启了无缝钢管制造的大门,而这就是火统的最核心工艺。
很多人会对大魏有些误解,觉得他们不太重视火器,导致了落后,其实恰好相反,大魏其实非常的重视火器的制造和技术的升级。
很早就建立了完整的种种的火器使用,早在戚将军的时代他所组建的鸳鸯阵,就是一个拥有盾牌、火器鸟铳、弓箭、长矛、短刀,长短武器相配合的十二人战斗小组。
而到了抗倭援朝时代,大魏的军队中火枪火炮,层出不穷,大明的海师之中也不乏拥有各种效果惊艳如冲天火龙之类的火器,有些甚至燃烧的烟雾中还带着毒,可以说在化学和物理结合的领域走的也不算迟了。
不管后面的朝代如何衰退,在现在的这个世界,大魏的火器技术无疑是世界前列,和西洋的枪炮发展方向或许还有些许的区别,但是绝不落于下风。
只是现在是一个党争如火如荼,朝廷积重难返而又天灾如雨的时代,微小的进步和科技之光并不能照亮那些深沉的黑暗。
而大魏的火器真正的问题,大多在于炸膛。
因为中原地区的铁矿大多含有很多其他熔点较高的金属,导致制造的火器的金属之中杂质较多,韧性不足,没有标准化流程的纯手工制品,在炮管的内壁经常出现薄厚不均,内部不够光滑等问题。
可以用铜代替,但是铜贵。(汉代的时候铜价比黄金。)
最严重的还属于,火药的配比问题。
大魏的技术保密做的非常严格,加上火药配比并不固定,材料的纯度也很少区分。
而且这种时代下,算高科技的东西,对于保养和使用的要求也相当的高,火药不能受潮,不能接触带火的东西,连金属都要避免静电而不能使用。使用中,枪炮里面的火药装药过多容易炸,过少没威力,甚至火药压实的均匀程度也会导致出事。
结合起来就是,频繁的炸膛事件,让原本的神兵利器变成了让人畏惧的双面死神,可能带走敌人,也可能带走自己。
现在的火统远远没有后世的枪那种无视体力差距的杀伤力,基本上和箭差不了多少,百步之内有一定威胁力,但是准头极差。
三段式的排队枪毙技术也只是在提升火力的打击密度,往往一轮攻击打完火药以后,就得撤退让冷兵器的兄弟上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