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5章 三海里,亦或更远(2 / 2)

加入书签

裁军方面,德国之所以同意,是因为其本身也就有裁军的计划,德国革命期间保有的最大6军总数为382万,在革命成功后,尤其是《鹿特丹和约》签订后,便6续削减到2百余万人。

而在5年工业计划开始之后,苏维埃高层决定再进行1轮精简,将6军总兵力约束在总人口的2以下,也就是140万以下,以保证5年工业计划和建设的进行,因而在各兵种的5年计划中都进行了军费限制。

按照计划,德国提出了裁军30的计划,法国则显然希望更多,毕竟法国经济状况在1930年下半年逐渐加剧恶化,不裁军,就等着革命吧,或者跟德国开片也行,就是最后结果如何就不好说了。

在苏德这个红色政权旁边,法国人也终于不得不采取1些经济干预措施,虽然效果完全不能和其他国家相比,但相较于另1个位面已经好上不少了,至少政府已经开始救济了。

最终,在1番争论之后,各国确定了自己的6军规模,并签署了对警察等6上武装力量或准军事力量的限制条约。

这部分条约主要由中美英法德意6国定约,其比例为95:125:35:10:135:42,除了德法两国,都将正规军数量保持在了较低的水平。

如果抛开英国这个特例,毕竟大部分印度人在军事统计上可以忽略不计,中国和美国的军队占比应当是最低的,分别为00012和0001。

而准军事力量的限制并不十分明确,没有具体的数量限制,但规定了不得超过总人口的05,且不允许拥有任何的装甲车辆、武装飞机和火炮等重武器。

1930年10月30日,《北京6军条约》签署,条约为期5年,自1931年1月1日起,至1935年12月31日止,各国需遵循该条约。

各项国际领土争端与6军问题由新成立的国际6军沟通及争端仲裁委员会协调,该机构总部设于比利时布鲁塞尔,且该会议与国际联盟无关,主要预防的也就是德法问题。

同时,该委员会也在中国上海、国际领地君士坦丁堡、伊拉克巴格达、巴拿马和英属圭亚那设置5大分会,分别负责东亚、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巴尔干地区、中东地区、加勒比及北美地区和南美地区的争端仲裁。

随着1份份条约在镁光灯下签署成功,1张张欢呼着世界和平的报纸传遍世界,当外交部都已经开始准备在香山饭店安排晚宴的时候,另1个会议问题却绊住了各国代表的脚??

领海问题

这个可算是1个老大难

的问题了,各国吵来吵去从来也没有1个结果,今年在荷兰海牙举办的第1届国际法编纂大会就讨论了该问题,列强虽然按着各国的头认了3海里,但并没有形成正式的条约。

原本的意思是沿用该会议的结果,但现在这个问题又被抬到了裁军会议上,因为这也是本次会议的1项基础性问题。

领海问题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1是海岸基线的确定,其2是领海宽度的确定。

海岸基线方面,包括低潮基线和直线基线两种,拥有着崎岖海岸的中国选择的是直线基线,也就是在6地的突出部选择基点,连成1条线,作为海岸基线。

海岸基线问题各方共识都是视具体情况而定,因而并无太大的争论。

相比之下,领海宽度的问题各方就争论不休了。

早在16世纪,西班牙国王菲利普2世就规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