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全重型火炮主力舰考察计划(2 / 2)
恰逢此时,世界公认的炮术专家、皇家海军攻击至上主义的坚定支持者约翰?阿巴斯诺特?费舍尔爵士亲赴中国考察交流,在此过程中,为了获取更多的海战信息,费舍尔争取了1些有关炮术和战列理论的内容用以交换。
在与皇家海军的思想碰撞中,航速与大炮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并开始深入研究和验证全重型火炮。
1904年8月,海军正式决定试造两艘全重型火炮主力舰??战列舰、装甲巡洋舰各1艘,由海军舰艇设计委员会主席魏瀚总工程师挂帅,牵头设计战列舰,由郑清濂负责装甲巡洋舰设计。
但设计过程也不是1帆风顺的,战列舰方面倒还好说,但在装甲巡洋舰的设计上,海军内部就出现了严重分歧。
海军对装甲巡洋舰需求和定位有分歧,1方面想让装甲巡洋舰作为主力战舰,参与舰队决战;另1方面,看到战争中巡洋舰上的速射炮的强大功效,又舍不得大量的副炮设计,同时,海军中不少人还将装甲巡洋舰视作快速支援战舰,舍不得高航速,这就导致装甲巡洋舰设计迟迟不能定下来。
在这些问题中,首先被解决的是航速问题,轮机专家陈兆翱拍板决定使用蒸汽轮机,并着手设计专为主力舰使用的轮机组,并保证新造的装甲巡洋舰航速不低于23节。
而火炮问题上,快速舰队司令程璧光决定陪郑清濂总工亲自走1趟,好好在各场考察1番,以决定最终的结果。
第1站是国立东南重工集团旗下的江南海军枪炮厂。
程璧光等人首先是观摩了现行装甲巡洋舰203主炮的制造过程。
整个炮管制造分成3个阶段,第1阶段是锻造粗坯,单根炮管需要22吨铁屑、16吨钢屑、16吨对铁渣进行脱碳、脱氧的优质石灰石等辅料,共计56吨的原料。
这些原料在送入平炉后加热到1700度后,分别浇铸成4根钢锭。
这4根钢锭将会分别被用来制造组成203主炮炮管的炮口套管,炮尾套管、外层炮管和内层炮管4个部分,如此复杂的过程是为了应对大口径火炮庞大的膛压。
尽管制造炮管最好的材料是镍铬合金钢,但由于镍和铬数量太少,如果整根炮管都用其制造成本能直接上天,因此江南炮管厂只在其中1根加入05吨镍和铬,混合后形成镍铬合金钢作为内层炮管,其余3根为普通钢,作为套管和外层炮管使用,这样可以在保证舰炮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炮管造价。
随后,4块钢锭将被加热到1300度进行调质,让钢锭结晶更加均匀,也更适合后续的锻造。
为保证受热均匀,加热炉采用1氧化碳为燃料,直到钢柱被烧得通红,温度均匀后,才被拉到大型水压机上,锻压成炮管的形状圆柱体,成为最基础的粗坯,并再次加热到600度进行退火,消除冷却时产生的内部应力。
在制作粗坯的过程中,每进行1道工序都要对其进行非常细致的检查,尤其是内层炮管,必须确保没有任何裂纹。
因为内层炮管上哪怕是最细小的龟裂,在射击时巨大膛压的作用下都可能发生崩落,崩落的钢屑如果造成炸膛,轻则炮塔报废,重则战舰升天。
由于锻造过程中钢锭底部和顶部最容易出问题,所以锻造成粗坯后,第1步需要使用大型锯片切割机将首尾切除,切断部分约占整个钢锭总重量的25;第2步,使用大型钻孔机的超长转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