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真正的王允(1 / 2)
《三国新天子》全本免费阅读.cc
听到李儒旧事重提,并且还是在这个时候提出,刘协纵然想不好奇也不可能了。
纵观王允此人的一生,他在刺杀董卓和随后被执政不过三十八天的时间内,便被凉州诸部攻入长安,这前后之间的变化可谓有如云泥、判若两人,尤其是在他杀蔡邕一事上,更是历史上的一件悬案。
按照刘协或者是曹操之类的人物,遇到蔡邕此事,非但不会如王允这般赶尽杀绝,反而会温和勉励两句。这种做法惠而不费,却一举便可满足士人情操的需求和安抚凉州之人惶恐之心。可王允却偏偏做出了最愚不可及的决定,为此,他甚至付出了不能朝堂众臣不以他马首是瞻的代价。
这样的短肋,在他随后与刘协的斗法当中,后果不可谓不严重。可以说,刘协每次之所以能赢过王允,都是因为刘协拉来了朝臣的助力,才将王允摁倒在墙角强吻的。
王允这样弱智的转变,让史书的编写者也觉得疑窦丛生,因此他们给出了一个牵强的理由。《后汉书王允传》上说:允性刚棱疾恶,初惧董卓豺狼,故折节图之。卓既歼灭,自谓无复患难,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说的是王允在刺杀董卓之后,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于是变得独断专横,不讲策略,这造成了他对待董卓旧部上的处置失当。
这个理由北宋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时也采用了,只不过他觉得仍然不够充分,因此他做了两点补充:一是在这段话里的“卓既歼灭,自谓无复患难”后面补充了四个字??“颇自骄傲”,用
来说明王允后面那些“愚蠢”的行为都是因为骄傲自满造成的。
另外一点就是司马光补充了王允非要杀蔡邕一事,举证王允性格骄傲到了极点,甚至不惜杀蔡邕使编撰国史的大典荒废这等灭纪废典之事,以此证明王允之后的失败都是他自己性格缺陷种下的败因。
很显然,这种解释根本不符合现实,直到刘协真正融入这个世界,在钟繇的解惑下,明白王允的转变不过是传统士人集团政治意志和利益体现而已后,才对王允有了一层明晰的了解??王允他要做的,不过想用他们坚信的‘仁义’来治天下,期望不着痕迹解决凉州诸部,引关东诸侯入朝拜奉,进而汉室一统,开创他们儒家士人尊崇的礼治之邦而已。
但这用来解释对于王允非要蔡邕来说,还是有些牵强。因为蔡邕毕竟是士林中人,就算王允想撇清与董卓之前的所有联系,可蔡邕一人的生死根本证明不了这点,他的罪责也远到不了非要被杀头的地步。反而王允为此还要付出惨痛的代价,这中间若说没有个人因素,刘协是打死也不相信的。
这些时日刘协焦头烂额,凉州诸部和凉州羌胡这座大山死死压在他的心头,使得刘协没功夫搭理蔡邕这个腐儒。可李儒这个时候提出来就不由得他不重视了,因为,李儒从来不是无的放矢之人。
“文优,你知道的,朕现在没有心情让你这样吊胃口。”刘协用精致的剪刀剪断鱼肠线,继续与王越缝合另一道伤口,但阴冷的语气表明他的耐心很有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