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5章 朝堂话语权之争(2 / 2)

加入书签

如此逛了大半个时辰后,一家三口来到了府洋楼下。

初临此地,就听见阵阵惊呼。

“佳句,佳句啊!”

“看来今年县案首,非张家公子莫属啊。”

“呵呵,徐家少爷的诗句,也是一

点不弱,现在就说县案首的归属,太早。”

“此二人,一个十四岁,一个十五岁,如果考上,那就是本县最年轻的秀才啊。”

“商贾之家的弟子参加考学,真是玷污了科举!”

“何人在此大放厥词!”

“你们这些人,是不是又想去品尝徭役的苦了?”

本朝的太后,是个钱串子,而本朝的皇帝,又是个大孝子。

为了能满足母后的挥霍无度,本朝皇帝在登基后第三年,颁布了一道旨意。

商贾之家,只要“纳税”到一定程度,家中子弟就可以获得考学的资格。

并且这个纳税还是阶梯式的,举个例子,一年纳税五千两,家中可有一名子弟考学。

如果纳税超过一万两,则名额增加为两个。

以此类推。

此旨意颁布后,惹来了天下读书人的强烈反对,但皇帝可不管这些,反对归反对,旨意是一定要贯彻下去。

读书人大怒,联起手来妄图对抗皇权,拒绝参加来年的科举考试。

皇帝得知后,直接把科举考试的时间改了!

以往县试,是从二月份开始,府试在五月份,院试在七月份。

这套流程是三年两考。

八月开始,是乡试、省试、殿试,这个是三年一考。

读书人拒绝参加科举后,皇帝就把县试的时间,从二月份挪到了九月份,也就是秋收后,徭役前。

这么设置的原因非常简单,凡是不参加科举考试的,直接抓去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