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3第三次院试(2 / 2)

加入书签

他想了想,决定把这个改成“以顺应变”:“勺水成渊,生其众,殖其财,皆因其顺应自然,随方就圆,无所不至。人亦应效水之德,以柔克刚,以顺应变……”这样写起来似乎新颖一些。1

再次完成后赵惟明还是想改,总觉着哪哪儿都差点意思。可左思右想下,确实也没有更好的点子了。眼见时间不等人,他只好开始看下一题: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这题目正常得都不像是一个人出的。

哪怕是还没穿越考科举,身在现代的赵惟明也是对《论语子路》这一段耳熟能详: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将这一段的“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单独拆出来,就是说礼乐教化不能兴盛,则刑罚的执行便不能得当。

苦学十几年的赵惟明又怎么会不准备这一经典议题呢,他提笔开篇:“即刑罚所以失中,知礼乐不可废也。盖刑法系民甚重也,以礼乐废而不中,君子能不求其端哉。”

将原句倒过来阐述,不就是气势十足的破题吗?

后面对圣人言也是信手拈来:“夫子意曰:政有相因,敝有必至……”

赵惟明越写越流畅,笔触犀利,灵动自如:

“夫礼,序也。序之反为紊,即无所不紊,而刑罚之用,亦颠倒而失其平。

乐,和也。和之反为乖,即无所不乖,而刑罚之施,亦暴戾而失其理……”

写到最后整个人已经满脸通红,笔走龙蛇:“吁!由此而正名之宜先,岂不深切著明哉!”2

好一个慷慨陈词!

一笔落下,赵惟明歪下来靠着墙。酣畅淋漓后,随之而来的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