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敲定科举之路(2 / 2)
赵惟明在记忆力搜刮了一圈,最终锁定了隔壁何家镇的赵秀才。
赵秀才也是从他们隔壁村出来的,勉强算的上个远房亲戚,算得上当地年轻有为的读书人。三十不到便考取了秀才,开了个私塾教书,价格公道,口碑也不错,教出来的孩子令他镇上的小孩儿都羡慕不已。
他在何家镇开的私塾,离这儿也不远:何家镇挨着玛瑙镇,说是镇,但县衙也坐落在那儿,自然更加繁华。每日都有两镇之间往来的牛车驴车,尽管过去要半个时辰左右,但在这古代也算交通方便了。
也就原主这样的小孩儿觉得路远,加上玩伴们都在这里,自然也就选择在李童生这里乖乖念书。至于谁教得好谁教的不好,不在八岁小朋友的考虑范围内。
这个年纪的小孩儿对人生规划没有明确认识,她这个成年人却没办法混日子,要读书便应当全力以赴。赵惟明决定等开年后,就转到隔壁县赵秀才那里念书,争取完成自己考上秀才的目标。
赵惟明清点了下书房东西,四书五经皆有,开蒙读物也就《杂字》《千字文》《百家姓》《神童诗》,还有一本感觉是仿的《太公家教》写的《严公家教》。
便宜爹姓严,据说祖上出过前朝的大官,这本《严公家教》也被当成宝贝似的传下来,里面多数是些这位“严公”的诗作,还有些流行谚语。
原主也算是个爱看书的小孩,看得出来这些蒙学书都被他反复翻过读过,继承了他一些记忆的赵惟明倒是捡了个便宜。
不过原主爱看书的理由也挺好笑:他妹妹赵蓁蓁自小由他带着长大,小男孩儿装大人,经常拿着哥哥的身份教育妹妹。又经常被古灵精怪妹妹问了个哑口无言,只好趁没事儿的时候咬牙恶补,企图从书里得到一个万能答案,小小年纪可给妹妹灌输了不少大道理。
不过,要去赵秀才去念书,先得征得原主娘同意。
这个他倒是有信心:赵秀才学费确实要高一些,但原主娘本身也想把真正的赵惟明送过去,何况他也大概清楚赵家家境,支撑她去赵秀才那里读书应当不成问题。真的难的,应该是怎么让赵秀才同意。
赵秀才那里收的学生大半都是家里有心想走科举这条路的,想来收学生条件应该苛刻些。只学过普通开蒙读物的赵惟明不足以打动他。
虽说二人同宗,按之前原主娘的说法,说不定能直接入学,但若可以堂堂正正完成的事情何必走后门?何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