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第007章(2 / 2)

加入书签

所以谢明灼设立了奖励机制。

第一,三省提前刈麦的农户,今年赋税全免。

第二,募捐来的钱粮不以赈灾为名发放,而是用来激励农户自发参与“刈麦计划”。

政令称,一户提前刈麦一亩,则奖励五十斤粮食或等价银子,两亩则奖励一百斤,依此类推。

只要农户依照政令安排,即便最后只收割半亩,也不至于彻底绝望。

半亩粮食不够吃,还有奖励的二十五斤粮食,再不济,朝廷还能继续赈灾。

来得及的话,既能抢收大部分小麦,又能拿到以“奖励”为名的救济粮,只要有一口吃的,百姓就有希望,百姓有希望,世道就不会乱。

第三,倘若提前收割的小麦没有结出籽粒,朝廷会以青储饲料的价格进行收购。

单是九边重镇的战马、牛羊,就能消化完这些饲料,更何况全国还有无数的养殖场。

京城重建的养猪场也正好需要饲料呢。

若是预警有误,最后没有下雪,有了这些补偿,农户也不会愤怒绝望到起义。

反正每年赋税那么重,交完税自家也剩不了多少粮食,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农户沦为佃户。

全年免税,拿到奖励粮,幸运的话再收获到已成熟的小麦,那今年可比往年活得轻松。

若当真降下大雪,农民也能有所保障,不至于流离失所。

朝廷只是下达一个政令,没有太大的损失。

商户用钱财换取科举名额,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只会欣喜若狂。

这是谢明灼五人,能想到的最大程度减少损害的法子。

而政令能否完美执行,也是一场考验。

朝廷特意下达指示,这次的“刈麦计划”将成为三地官员本年度的考评标准,并勒令三地监察御史严格监督。

就算八百里加急,政令一时半会儿也没法抵达三地,政令未传开,京城最为热门的话题依旧是“商户捐粮得科举”。

身在京城的商户们热情高涨,不过半日,布告还没传出京城,就把五十万石钱粮包圆了。

谢明灼在晚膳后拿到捐献名单,名单上标明每个商户的户籍、姓名、年龄、捐款数额及意向救济地。

名单共十三人,有两人并列第一,都捐了九万石粮食。

首位是一名来自山西的豪商,姓吕名霏,二十九岁,也是唯一一位女性。

排在第二的叫周邃,来自南直隶苏州府,二十五岁,同样很年轻。

其余大多是京城人士,零星几个来自外省。

只要他们能在有效期内,将钱粮送达目的地,就算完成任务,朝廷会特许他们获得相应的科举名额。

山西、河南离得近,京城多数商人选择送往山西太原和河南开封。

吕霏原籍山西,自然选择山西。

唯有陕西籍的商人和苏州府周邃前往西安府,好在陕西农户最少,赈灾压力相对较轻。

因离得远,朝廷宽限他们可以延期三日。

“勺勺,一户一亩就得四十七万石,五十万够吗?”谢长锋不禁问。

谢明灼笑道:“此次是为救急,等真的发生雪灾,五十万可以暂时稳住局面。届时从各地调取粮食救济既合情合理,又不会仓促。”

毕竟“道仙示警”站不住脚,用这个理由提前调粮,各地官府肯定要问个清楚,来回折腾没完没了。

“也对。”谢长锋顿了下,又问,“按理说,甘肃更偏西北,怎没有雪灾?”

谢明烁绕着玉佩玩,掀了掀眼皮道:“这是小说的套路。”

“怎么说?”

“三省下雪,唯独甘肃不下,不是更显天象异常吗?如此不合常理的事情都发生了,岂不更加证实了‘皇帝不仁,天降灾祸’的流言?”

谢长锋:“……”

这皇帝当得真憋屈!

孟绮倒了一盏茶递来,温柔道:“不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