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来自班长的同情(2 / 2)
她扎着马尾辫,穿着半截长褂,衣服有些灰白,表情很认真。
和她一起的,还有两个男学徒。
“杜医生,我抓点中药。”
张振东给自己把过脉,属于脾胃虚寒,虚不受补。
有钱后,家里吃得好了,他反而经常上火发炎。
呼吸道炎症跟咳嗽一直都是普遍又比较复杂麻烦的常见病。
不过对于现阶段的中医而言,治疗很慢,花销还不低。
而西医管你什么病毒感染,炎症咳嗽,几种抗生素,三大斧下去,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虽然治标不治本,但胜在见效快,经济实惠。
对于没有抗生素的华国来说,那是药到病除,神乎其神。
而西医分那么多科室。
单独的一个科室来来去去就那么些医药名称和类别,所以出师很快。
除非是有着多年的临床经验的全科专家。
但中医的药品名几百种不等,还要辩证,药方也不尽相同,十分复杂,没个三年五载,根本不能独当一面。
所以八十年代初,西医发展迅速,中医经过破四旧后,更加的衰退。
直到后来,才慢慢经过先辈们的努力,通过各种保留下来的古方和针灸,将中医发扬光大。
他需要一个学徒的身份,来考取执业证,才能施展他的医术。
而眼前老中医姓杜,是石南镇开了二十年的中医馆,也是阳城县中医协会的元老成员。
医术和医德是出了名的好评,别看这里没什么病人,但药房却没有空闲。
那个女孩是杜文生的孙女,杜彤,还是张振东的同班同学。
不过别人考上了医科大学。
杜医生睁眼看了看,“你有药方单吗?”
张振东谦卑的拿出一张纸,这是他刚才在饭店给自己写的。
“这是我的调理方子,您看这上面的药材都有吗?”
杜医生沉吟一声,拿起一看
,眼前不禁一亮。
这字体写得真漂亮。
每种药材的克数也写的清清楚楚。
不管是中医和西医,处方单的字体一般人还真的认不出来。
杜医生问道,“这是你写的?”
张振东尊敬道,“是的,我从小喜欢看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这些书籍,就专研了很久,慢慢就会了一点。”
“彤儿,帮爷爷抓这副中药。”杜医生把处方单递给了杜彤。
杜彤过来后,看到张振东也是愣了愣,但没多说,而是继续去抓中药。
“你这方子开的没什么问题。”杜医生示意张振东坐下,说道,“但我看你面部发黄,体虚肝火旺,平常要注意营养,清火养肝啊。”
张振东点了点头,暗自赞叹,老医生的望闻问切中的望,水平很高啊。
“你是桥东张立明家的老二吧。”杜医生笑道,“还真没想到你对中医有兴趣,还会开药方啊。”
“我这也是久病成医。”张振东谦虚的说道,也没继续往这方面深聊。
中医传承可不是想拜师就拜师,越是名医越是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