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1烟草茫茫一(1 / 2)

加入书签

《落难公主哪里逃》全本免费阅读.cc

朝堂内,文官们毕恭毕敬地站在前堂内,董太后从帘幕后缓缓转身走出,端坐在为首的席上。她先是巡视了一圈站在堂下的文官。

这些文官泾渭分明地站成两排,一派是以杨竣为首,另一派则是以袁旷为首。而由她提拔的荀氏子弟此刻安安静静地站在末排。

看到荀氏子弟,董太后心里总算是变得踏实了许多。她昂首高声,开始了简短的会议。

“今上天不显,宇内不安,遭天降罪,帝室多难。诸君世载明德,应期作辅,固为社稷深计,宁负圣躬。朕依窦后故事,临朝称制,匡扶社稷,众卿以为如何?”

董太后得意洋洋地望向堂下众人,自以为搬出汉朝旧制便可以高枕无忧地效仿窦后把握朝政,却不料杨竣第一个杀出来,义正言辞地驳斥。

“太后陛下,臣窃以为兹事体大,关系国体,不应过急决断。陛下资历尚浅,若贸然行政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终招致祸端。”

董太后听完这番话,眉峰倒竖,正欲拍桌呵斥,但是一想到杨竣是朝中重臣,身后势力盘根错节。日后二皇子践祚还需要他们扶持。又将高高抬起的手隐忍地缩回膝上,转而换了和缓的语气发问。

“窦太后当初临政也是初涉政事,为何朕不行?”

阶下的杨竣抬眸,转过头看了一旁的袁旷一眼。袁旷也看向他,二人相视交换了下眼神。他们在互相试探彼此的态度。现在看来袁旷和他站在统一战线。他挺直了腰背,正色道。

“今时不同往日。前朝诸王叛乱,国祚不稳。是以窦后临朝听政,辅佐朝廷。今上春秋正盛,小病微恙。臣窃以为太后言行无所出,苟如政令,犹恐天下州郡之起,为祸矣。”

杨竣屹立在殿堂下,身影笔直,他身后的文官纷纷出列附言。

“臣附议。”

一时间声音排山倒海般在寥廓的殿宇间回荡。

董太后怒不可遏,高声喝道。

”怎么就今时不同往日,无所凭借了。你们看看如今的汉家江山,前几年各州郡闹匪患,这几年又是逆贼横窜。你们不去剿匪,倒蜗居在都城和我一个老妇作对。这难道就是你们口口声声说的君臣道义吗?”

董太后拿出君臣道义,倒是暂时杀了杀威风。杨竣身后一部分文官犹豫片刻,终于不再站在他身后,而走向中间。一旁沉默了半晌的袁旷终于发言。他慢条斯理地振了振袖,又捋了捋花白的胡须,镇静道。

“还望太后陛下自爱,莫要为了小事发怒而损伤玉体。老臣有一言,不知当问不当问?”

董太后怒火稍微平息,暂时维持着平和的神情,缓缓道。

“请说。”

“从开国至今,董氏封侯者几?”

董太后愣了愣才开口。

“吾未有所闻。”

袁旷一脸自信地继续追问。

“倘若您登临大宝,可设想过董氏子日后的处境?也许您能凭借至高无上的权力暂时为他们牟取荫官。可是董氏三世以后又该如何自处呢?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焉守金玉之重?”

“卿所言甚得理。”

董太后愕然。这话不无道理。袁旷是在用董氏的前途告诫自己。前朝窦太后虽然凭借家族豪势只手遮天,但是最终也落得个株连三族的下场。倘若用董氏的身家性命换取暂时的荣耀,自然是不值得的。可是她不甘心,邓太后不也同样临朝听政最终还赢得了满朝声望。

她咬咬牙,决定再做出一次博弈。

“那如今圣上微恙,朝堂政事该交予何人?大皇子幼冲,卿以为何人之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