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2生病(2 / 2)

加入书签

赵晏然愣了愣,哑然失笑。

那之后他依旧坐在知慈床榻边,细致照看着知慈,却再也没有逾距的举动。

-

赵晏然照顾了知慈一天一夜,知慈终于退了烧。

但随即,二人之间相处时却多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气氛。

有一次,知慈同赵晏然说话,半晌得不到回应,她抬起头,便见赵晏然一直凝视着她,眼中蕴着笑意。见知慈抬头看他,赵晏然立刻扭开脸,脸色微微发红,半晌才给出回应。

赵晏然的扭捏,让知慈也有些不好意思。她隐隐觉得,二人关系更进一步,似乎水到渠成。

知慈又卧床两日,直到第三日时,才彻底痊愈。

身体康复后,知慈惦记着心事,于是前往衙门,毫无意外看见了老妪。

老妪仍在衙门附近徘徊,差役不愿接待她,但也一直没有驱赶她。

知慈未作逗留,离开了衙门口。改道去往戒备森严的锦衣卫北镇抚司。

她打算去找谢琅。

在养济院期间,知慈同谢琅闲聊时得知,他接下来为协同办理白巾教审讯一案,会入驻锦衣卫北镇抚司一段时间,并告诉知慈需要帮助可以去找他。

知慈心中明白谢琅同自己身份云泥之别,如非必要本不该去打扰。

但她看见那老妪,便想起自己死去的娘亲。她见不得可怜的母亲在外面为给儿子伸冤受尽委屈。如果她的孩子地下有知,那他该多自责痛心。

所以病情康复后,知慈便抱着试试的心态,想将老妪引荐给谢琅。如果谢琅愿意帮忙最好,若是不成她也算尽了份力。

她来到北镇抚司,门口守卫问她,“你找哪位?”

知慈道,“民女有事想寻谢琅殿下。”

“你叫什么?”

“我姓沈,名唤沈知慈。”

门卫点头,让知慈稍等,他进去通传,片刻之后,门卫与一小太监出来,示意知慈可以进去了。

知慈由那小太监领着走进北镇抚司,七拐八拐,最终领至大狱之前。

数名锦衣卫面无表情地站在大狱四周站岗,戒备森严。

而谢琅则正同一位身着锦缎华服的妙龄女子站在一处,那女子在同他说些什么,平日温文尔雅的谢琅此刻神色竟有些不耐烦。

那女子道,“殿下,这盒点心还请您收下吧。”

谢琅抗拒地退后保持距离,道,“吴姑娘,多谢好意。但你无事却频繁往来此地,于你的名声实在不好。”

吴姑娘还欲再说,小太监领着知慈上前道,“殿下,知慈姑娘我带来了。”

谢琅侧头,朝知慈看了一眼,对吴姑娘道,“我有客人来了,抱歉,先不聊了。”

吴姑娘回头,也看到了知慈,见知慈与她年纪相仿,吴姑娘瞬间眼含敌意。她剜了知慈一眼,才提着食盒走进了大狱。

一旁,谢琅对小太监吩咐道,“下次你别让她靠近我。”

小太监为难道,“殿下,她爹是大理寺卿,锦衣卫都不敢拦,小的怎么拦啊。”

原来,白巾教落网,反贼们都被关押在锦衣卫北镇抚司的大狱。而吴姑娘的父亲大理寺卿,这段时日也一直在北镇抚司提审犯人。此刻吴姑娘过来,便是打着探望父亲的旗号,找机会亲近谢琅。

谢琅无奈,君子的涵养却让他没有再说出其他难听话。

他看向知慈,温和道,“好久不见,知慈。我听闻赵兄弟身体恢复,已经出院,他最近身体如何?”

知慈道,“他已经完全恢复了。”

谢琅点头,“那便好。他真该感谢你。”

知慈道,“殿下,我今日是想来求你一件事。”

谢琅闻言,依旧温和,“说来听听?”

知慈道,“我认识一个老妪,家住战乱频繁的边境,儿子因当地县衙腐败,强行被衙门的人拉去充了壮丁,最后不明不白而死,老妪连一分抚恤金都没有分到,钱全部进了县衙的腰包。”

知慈继续道,“老妪一路求官却没人为她讨公道,最终求到了京城。我见她实在可怜,便想着来求问殿下,能否同有关衙门打个招呼,为她主持公道。”

谢琅沉吟片刻,“可以,你把她带来吧,不过此事真相如何,我会秉公调查。”

-

得了谢琅应允,知慈立刻去寻老妪。

老妪还在原处站着,双目无神。知慈上前,对那老妪道,“婆婆,您还好吗。”

老妪抬头,知慈这才发现,其实单看五官她年纪也就三十多岁,但也许是经历了生活过多的磋磨,让她皮肤暗淡皱纹横生,才显得十分苍老。

老妪望着知慈,浑浊的双眼有些可怜。

知慈道,“我没有恶意,婆婆。我原是北风城人,三年前北风城被白巾教攻占沦陷,我的娘亲在战争中被误杀。那日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