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七十二章 欢欢喜喜过大年,许大茂欠钱被要债(2 / 2)

加入书签

他一边吃进去一边吐出来,吐的是饭里边的渣滓??红薯皮儿和坏红薯,吃到最后,留下小半碗的废物带回家喂鸡喂猪。

当时不光是秦军,还有很多人也是这样做的。

吃红薯舍不得修皮儿,坏红薯舍不得扔掉,吃剩的碗兜子更舍不得丢掉。

那些年,川底子村的人常常吃上面的返销粮,当时叫做“吃供应”,就是把农民夏秋季平价卖给上面的公粮在第二年青黄不接时再返供给农民。

平均每人几十斤到100多斤不等。

粮食不够吃,川底子村的村民只好精打细算过日子,或者勒紧裤带,多吃稀的,多吃蔬菜。那时候很少吃馍馍,只在夏天割麦子时蒸几回馒头,端午节和春节时炸一两次油条,多数家庭只能在过年时才买一点儿肉来庆贺一下。

有一户姓刘的人家,6口人,由于不会过家,每年都接不上新粮,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要借粮吃。

家里最小的儿子在吃饭上玩花样,就是在夏天的午饭后把剩下的面条盛一碗藏起来,午休后下地干活前把那碗饭偷偷吃了。

当民工的都知道这么一个词儿,叫做“吃抢饭”,怕的是下手晚了就只有饿着了。当时有个吃

饭的窍门,就是第一碗饭要少盛一点,快速吃完后去盛第二大碗,否则锅里就没饭了!

两千块何雨柱很清楚,川底子村拿不出来,而何雨柱听秦晓雅说过,在川底子村还有一个比较可悲的事情,那就是换亲。

很多现代人都说要自由恋爱,不能包办婚姻,可是大多数不知道,比包办婚姻更难的就是换亲。

这种换亲,即使到了八十年代后期,依旧是存在的。

所谓换亲,就是当两家的小伙子都娶不到媳妇时,就用他们的姐姐或妹妹相互交换给对方当媳妇。

也有三家或者四家交换的。

这种换亲,用数学式子来表示就是:两家互换的为A男?B女,B男?A女;三家互换的为A男?B女,B男?C女,C男?A女;四家互换的为A男?B女,B男?C女,C男?D女,D男?A女。

换亲类似于原始社会时期商品交换中的以物易物。

这种婚姻看似公平,其实往往牺牲的是女方的幸福,为了给哥哥或弟弟找个媳妇,自己不得不嫁给不熟悉或不喜欢的男人,甚至是丑陋的大她十多岁的男人。

换亲会牵连多个家庭,如《红楼梦》中所说,各方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锁效应。

有的男子眼看二十多岁甚至快三十了还找不到媳妇儿,他的父母就很着急,决定用自己的女儿给儿子换个媳妇。

有的妹妹很年轻,不愿意给哥哥换亲,但架不住父母的软硬兼施,只好同意。

这种换亲婚礼办得很简朴,双方都不收彩礼,也没有车拉的嫁妆。

换亲这种婚姻,虽然省钱,但绝大多数农家不愿这样做,除非实在娶不到媳妇的农家才走换亲这条路。

因为在乡亲们的观念里,换亲这种婚姻不光彩、丢人现眼。

所以,只要不通过换亲方式能娶上媳妇,多花些钱男方也乐意。

这种婚姻,有的家庭日子过得相对平淡安静,有的婚后却经常吵架、闹离婚,甚至造成家破人亡的悲剧,一家不幸福,多家受牵连。换亲在某些方面也有好处,那就是亲上加亲,双方的联系更加紧密。

在最典型的两家换亲中,一家的孩子对于另一家父母在称呼上是只称舅舅和姑姑,不称姑父和舅母,认为这种叫法更亲热。

川底子村有个叫秦三九的老人,用换亲的方式为本村大龄男女撮合了很多姻缘,受到人们尊重。他的女儿和儿子也是通过换亲方式结婚的。

秦晓雅说了,穷人地方的女孩是真的没有一点自己的自尊的,多要为家庭考虑,这次她是很幸运的遇到了何雨柱,要不然她也不知道等待她的结果是什么,当然了,换亲是不太可能的,老秦头还是有自己的骨气的,不过,不换亲在这样的村子,秦晓雅也只能随便找个人嫁了,这就是命。

也是因为秦晓雅的讲述,何雨柱对川底子村的女孩们还是很心疼的,两千块,何雨柱没有要,秦川激动的将这件事情再次和川底子村的村民说了,这一次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