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声巨大的爆炸声(2 / 2)

加入书签

其他的保卫们则是齐齐的羡慕的看向许志飞道:“你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你已经有一辆自行车了,现在每天早上骑车来上班,不知道多惬意,我们可是还要走路,和何师傅打好关系是应该的,等我们够熟了,对何师傅好好的求一下,何师傅一定会答应的。”

说完,马上有其他保安的附和。

这个时候许志飞笑了起来:“啊...这样呀,那希望你们可以梦想成真。”

与此同时,何雨柱骑着自行车带着秦晓雅一起去了菜市场买菜,现在的四九城四大菜市场包括:西单北大街路西的西单菜市场、东单二条南侧的东单菜市场、崇文门十字路口西南角的崇文门菜市场和朝阳门内拐棒胡同北口的朝内菜市场。

四大菜市场建成于公私合营以后,全盛于现在这个票证时代,整整伴随四九城人们渡过了30年的“蜜月期”。

过日子讲究而不将就的四九城人一天也离不开菜市场,而且,这里面还有不少门道和规矩。

比如,菜市场不卖茶叶。

这是因为,茶叶“娇气”,容易吸附其他食品的气味而影响自身品质,所以,各大菜市场约定俗成地不卖茶叶。

老四九城人买茶叶绝对不去菜市场,即使买几毛钱一两的“高碎”,也只认那几家百年老号。

再比如,在任何一家菜市场里,卖猪肉的柜台

与卖牛羊肉的柜台必然各据一角,距离尽可能越远越好。

这显然是为了照顾穆斯林顾客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

卖牛羊肉的柜台在显著位置悬挂着清真食品标志,四九城话叫做“经都阿”,即用阿拉伯文字书写的清真言,表明这里出售的肉类制品符合宗教教规,广大穆斯林群众可以放心购买。

计划经济时代,排队是各大菜市场的一景。

每逢节假日的早晨,菜市场还没开门,门外的顾客就排起了长队,买猪肉的排一队,买牛羊肉的排一队,买水产品的排一队,买活禽的排一队,连买豆腐都得单排一队。

排队的人多,但基本上每个人都能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因为当年是凭票证供应,只能按《居民副食本》上的定量购买。

六十年代居民鸡蛋的供应量是每户每月一斤,有人一定惊讶,就一斤鸡蛋,对就只有一斤鸡蛋,一直到八十年代,鸡蛋才涨到了五斤。

买猪肉要肉票,人们往往要求卖肉的售货员“劳驾,您多给割点肥的”??多要肥的,是为了回家炼猪油,炒素菜有肉味,或者炸油渣儿吃。

此外,买牛羊肉要户口本,照顾回民;家里有产妇和新生儿,要买红糖,得凭医院开的证明。

四九城多,四九城人还好吃,为了买二两肉排一个钟头队,并不觉得累。

初冬,到了卖冬储大白菜的时候,各大国营菜市场门前的队排得更加壮观??因为菜多、人多,所以,冬储大白菜“自古以来”就是在菜市场门口的马路上卖的。

为了及时买到足够一家人过冬的大白菜,人们各显其能:蹬三轮车的,推婴儿竹车的,骑自行车的在后架上横一块搓衣板,都是为了能多搁几棵菜。

物质生活的贫乏并没有冲淡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反而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

四九城对外市的人也很好,起初在四九城的上海人们根本买不到家乡特有的蔬菜品种。

后来四九城专门成立了一家名为北太平庄农贸市场。

这家农贸市场在调研市场需求和顾客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广开进货渠道,以细菜、南方特色菜为主打品种,满足了在四九城生活工作的南方人吃家乡蔬菜的需要。

在这里,上海人不但经常能买到茭白、荠菜、塌棵菜、鸡毛菜等大众化的南方蔬菜,偶尔还可以买到嘉定白蒜、松江小落苏、青浦苋菜等北方罕见的蔬菜品种。

价格虽然比上海高出不少,但能够品尝家乡风味,解了“秋风起鲈鱼堪脍”的乡愁,招待客人也很“扎台型”(上海方言,风光、有面子)。

不熟悉南方饮食的四九城人到了这里,跟逛植物园似的,这个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