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十八章 要饭的来了!求订阅(2 / 2)

加入书签

前面说了,四九城早期的时候,有大量的农村人嫁到了城里,为了可以吃饱饭,那个时候的承诺是只要进来就是城市户口,都能拥有户口,而拥有了户口就拥有了粮本,可以吃饱饭。

可是等大量的农村到达城市之后,城市发现多了太多的累赘,所以就开始不给办城市户口。

这没有城市户口,你就无法进入正式的单位或工厂,也就意味着享受不到任何作为国家员工的福利或补贴,这样的日子过的就会艰难,那怎么办?

街道就搞了五七联,带领大家搞掂副业,赚点小钱。

那个时候火柴十分的走俏,算是国家的重点轻工业,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火柴,而糊火柴盒很简单,老少都可以做。

放上一张小木桌,桌上一碗浆糊,桌上放上糊盒用的模具,是一块小木板,约有巴掌大,中间是一块凸起的长方形的和放火柴的小盒子一样大小的蜡制模具,用蜡为的是把糊好的盒子拿下来时润滑。

一边是一沓沓整齐的浅蓝色纸条,另一边是一沓沓精致的、用机器轧好折叠纹路的,比纸厚些的木条。

还有一个小盒子里放着比火柴盒小一圈的方块纸。

人们先把木条拿过来一小沓,在桌上戳整齐,然后按照压好的纹路折叠一下,把纸条同时码放好几排,一样的高度,然后表面上统一刷上浆糊,再拿过一小沓折好的木条,就听啪啪啪的声响,把木条整齐的贴在刷好浆糊的纸上。

贴木条是有讲究的,纸宽木条窄,把木条贴在纸中间,但是要留的一边宽一边窄,要在纸的一头留出一块,为把木条圈起来后,这一块没粘木条的纸正好把圈过来的木条粘住。

纸条窄的那一边,糊盒人轻轻一撸便在木条上撸出一条边来,宽的一边则是为了把粘好的木框放进那个蜡制的磨具上,然后用稍微有点浆糊的手指沾起一张小纸片来放进木框里突出的腊模上,瞬间就把木框上留出来的纸按顺序摁在了磨具上,火柴盒的底盒就完成了。

然后把它扔进旁边准备好的筐里,晾干备用。

再就是糊套在火柴盒上的盖,简称“糊盖”。

这个要简单一些,和火柴盒底盒一样宽的整齐木条上,机器已经轧好了折叠的纹路,拿起来在桌子上戳整齐,顺着一个方向按照压好的纹路折叠备用。

操作时把带有图案的纸同时码放几摞,带图案的一面朝下,里面朝上,均匀的刷好浆糊,拿过糊盖的木条整齐而迅速地贴在刷好浆糊的纸上,然后拿过晾干的盒底,放在粘好图案纸的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