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生死逃亡(2 / 2)
曹操坐在许昌的宫殿中,眉头紧锁,目光凝视远方,仿佛能透过墙壁看到赤壁战场的熊熊烈火。那场战役的失败让他倍感屈辱,心中的怒火如火山般喷发,难以平息。然而,他也清楚地知道孙刘联盟的实力不容小觑,此时贸然出兵恐怕难以有胜算。因此,曹操决定先冷静下来,一方面积极整顿内政,加强军事训练;另一方面,他派出大量的探子,密切关注着孙刘的一举一动,以便寻找最佳的进攻时机。
“吾定要寻得时机,一举破敌,洗刷赤壁之耻!”曹操暗暗发誓。他明白,只有充分了解敌人,才能制定出最有效的战略计划。在这段时间里,曹操的谋士们也纷纷献策,为未来的征战做好充分的准备。他们提出了各种策略,包括如何应对孙刘联军、如何利用地形优势等。这些建议让曹操对未来的战争更有信心。
与此同时,孙刘这边也没有闲着。尽管他们在赤壁之战中取得了胜利,但他们深知曹操的野心和实力。因此,他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继续加强自己的军队建设,时刻保持警惕。他们知道,曹操一定会伺机报复,再次发动战争。
在这种紧张的局势下,各方势力都在暗中积蓄着力量,天下的局势依然充满了变数。无论是曹操还是孙刘,都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可以改变历史进程的机会。谁能够抓住这个机会,谁就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场权力的游戏还将继续
下去,而最终的结果将会如何,没有人能够预测。
孙权得知刘备已经逃离东吴,气得七窍生烟,而周瑜更是怒火攻心,导致箭疮复发,生命垂危。
“可恶!这刘备竟敢如此戏弄于我!”孙权怒不可遏地咆哮着。
“主公息怒,如今之计,应当尽快讨伐荆州,将刘备擒获,以泄心头之恨。”一名谋士建议道。
孙权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咬牙切齿地说:“好!立刻召集大军,准备出征!”
就在这时,另一名谋士站出来说道:“主公且慢,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如今曹操虎视眈眈,如果我们贸然出兵,恐怕会给曹操可乘之机。”
孙权皱起眉头,问道:“那依你之见,该如何是好?”
谋士思索片刻,回答道:“主公不妨先派人前去荆州,假意册封刘备为荆州牧,稳住他的心。然后再暗中寻找机会,夺回荆州。”
孙权听后,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他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这个计策。
不久之后,孙权派出使者前往荆州,将一封册封书交给刘备,并告诉他已被封为荆州牧。
刘备接到册封书后,心中明白这只是孙权的权宜之计。
“主公,孙权此举,不可全信啊。”诸葛亮提醒道。
刘备微微一笑,说:“我自然知道,但现在还不是和东吴彻底决裂的时候。”
诸葛亮点了点头,接着说:“主公说得对,目前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荆州的防守,以防东吴偷袭。”
刘备深以为然,于是开始积极部署荆州的防御工作。与此同时,他也密切关注着东吴的动向,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变故。
孙权这边,虽然暂时稳住了刘备,但心中的仇恨并未消除。
“待吾寻得时机,定要夺回荆州!”孙权暗暗发誓。他对失去荆州一事耿耿于怀,决心寻找机会重新夺回这个战略要地。与此同时,曹操在许昌也密切关注着孙权和刘备之间的周旋。他深知这两人之间存在着嫌隙,只是还没有爆发出来而已。曹操心想:“孙刘之间,终有嫌隙,吾当等待时机,坐收渔利。”他明白,如果能够巧妙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就有可能从中获益。然而,曹操并没有急于行动,而是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在这段时间里,天下暂时维持着表面的平静,但背地里却暗流涌动。各方势力都在暗中准备,等待着一个可以改变局势的契机。无论是孙权、刘备还是曹操,都在谋划着自己的下一步棋。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正在缓缓展开,谁将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一切只有时间才能揭晓答案。
曹操为了二乔打造铜雀台,历经多年,终于完工了。曹操站在宏伟的铜雀台前,心中感慨万千。微风拂过,他的思绪飘向远方。那倾国倾城的大乔小乔,依旧未能入他怀中,这让他满心不甘。
“吾定要再次挥军南下,破那周瑜,将二乔据为己有!”曹操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他深知,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实现自己的野心和欲望。
身旁的谋士们听闻曹操此言,纷纷陷入沉思。他们知道曹操的决心,但也明白这场战争的艰难。有人进言道:“主公,此时孙刘联盟尚在,还需从长计议。”
曹操冷笑一声:“吾之大军,兵强马壮,何惧孙刘?”他对自己的军队充满信心,认为只要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就能够打破孙刘联盟的防线。
然而,也有谨慎的谋士劝道:“主公,切不可因一时意气而贸然出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