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7章 故事47笔锋下的守护者王鏊的正气歌(2 / 2)

加入书签

岁月流转,刘瑾的权力最终被剥夺,他的罪行被揭露,而王鏊的名字,也被后人所铭记。他的故事,成为了一段传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真理和正义,勇往直前。

王鏊的一生,就像他书房中那些泛黄的古籍,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却越发显得珍贵和耀眼。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永不屈服的精神。

简单介绍人物

王鏊,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明代南直隶苏州府吴县洞庭东山陆巷人,生于明景泰元年(1450年),卒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他是明代着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自幼聪颖异常,八岁能读经史,十二岁能作诗,十六岁时随父北上入京师,习业于国子监,写得一手好文章,其文一出,国子监诸生就争相传颂,侍郎叶盛、提学御史陈选感到惊奇,称他为“天下士”。

王鏊在成化十年(1474年)乡试中取得第一名“解元”,翌年在礼部会试中取得“会元”,再翌年殿试中被明宪宗钦点一甲三名“探花”,被授为翰林编修,一时盛名天下。他曾任侍讲学士、日讲官、吏部右侍郎等职,明武宗时任吏部左侍郎,与吏部尚书韩文等请武宗诛刘瑾等“八虎”,但事败未成。后入阁,拜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

王鏊在任上尽力保护受刘瑾迫害之人,并屡次劝谏刘瑾,终因无法挽救时局而辞官归乡。家居十六年,终不复出。嘉靖三年(1524年)去世,年七十五,追赠太傅,谥号“文恪”,世称“王文恪”。王守仁赞其为“完人”,唐寅赠联称其“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王鏊博学有识鉴,经学通明,制行修谨,文章修洁,善书法,多藏书,为弘治、正德间文体变革的先行者和楷模。他黜浮崇古的文学观和尚经术、去险诡的取士倾向,影响了一代文风。有《震泽编》《震泽集》《震泽长语》《震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