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要不告诉他我是朱元璋吧(2 / 2)
如果这肥料真的靠谱,且朱安宁还能大量生产,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
一想到这里,朱元璋眉头又皱起了起来,怎么近些日子,大事尽是在朱安宁这里决定的啊……真是奇了怪了,这年轻人莫不是有法力,能通神?
“这么多,你能像神仙那样,凭空给产量翻个倍不成?”
朱元璋轻哼了一声,他恼火是因为朱安宁居然不跟自己说肥料的事情,都来到庄里了,还想瞒着自己的样子。
“我是神仙就好咯,哪用像现在这样,回个庄子都还要走路,我飞不好么。”朱安宁呵呵笑了两声,也是把一旁的朱棣都逗乐了。
结果朱棣转头一看自己老爹那副表情,笑容又很快凝固在了脸上。
只见朱安宁并没有停止说话,他继续说了下去:“刚好
伍爷您也来了,我今天就让你们看看我新捣鼓出来的东西吧。”
回来的路上,朱安宁就想通了,和种新粮一样,肥料这事,说不定还是得让这伍爷等人技术入股,毕竟,自己连商铺都没有,销售渠道更是一头雾水。
他想独占着肥料销售的想法,慢慢转化成了合资经营的想法。
况且,肥料的事情,小燕和小周都知道……这两人总不能一辈子瞒着自己老爹吧,李三江,季?季?也是参与其中的。
这独家经营难度太大,索性还是大家一起发财安全。
听见朱安宁的说法,朱元璋终于是眼睛一亮。
内心的恼怒之气,不由得消散了许多。
这安宁小弟还是信自己的,甚好甚好。
走过蔬菜地。
没走多远,他们又见识到了和别的庄子不一样的光景。
只见好几个光着膀子的大汉,正在那挥舞着锹,一铲一铲地挖出了渠的雏形。
不远处,是朱?在指挥。
李景隆和刘?刘?……那自然也是下面的苦力之一。
“你们这是在挖渠?”
李善长惊讶地看着这热火朝天的场景,那是问了出声。
“对啊,这这边田也不算少,不挖渠,怎么种?”朱安宁说得理所当然。
而李善长回的更是理所当然。
“让佃农自己挑啊!”
“那多浪费时间啊。”
“那……佃农们不就是干农活的么……你这地方离河又不远。”
听完李善长的回答。
朱安宁是真的无语了。
这封建时代,生产力上不去,多少还是有点原因的。
“我这些渠,只要挖好了就可以一直用下去,佃户们方便了,就能更好地耕作,产量自然也会比马虎耕种的田地高,所以挖渠,是一次性的固定投入。”
朱安宁尝试解释了一下。
但是他发现,李善长,应该是理解了,但是又不完全理解的样子。
最后,他也是只能叹一口气,没有再深究这个话题。
而朱元璋和李善长这种读书人不一样。
他是耕过田的。
他立马就听懂了朱安宁的意思,且是深层次的理解。
“挖好了渠,一个农夫原本可以干三亩地,你指挥他们挖渠,方便了他们,他们说不定能干六亩地,对吧,而且耕种的情况不会下降。”
朱元璋看了眼朱安宁,又继续说了下去:“但是,你这个地主,却完全没有因此获得更多的地租啊,只是佃户获利了而已,值得么?”
对啊,值得么?
李善长也看向了朱安宁,他是认为没有意义的,没有水渠,那三亩地,一个佃农能种好,六亩地,他最多招多一个佃农而已,又不影响他收租子。
“呼,伍爷,韩爷,一个农夫从能耕三亩,到现在能耕六亩,怎么会没有意义呢?!”
朱安宁的白眼真是就要快翻上天了,只觉得这群古代地主的政治觉悟真是低得吓死人。
“一个农夫能耕三亩,一万个能耕三万亩,要是我能给他们提供好的条件,那他们能耕六万亩啊!咱们大明的农户是有限的,略微帮一帮佃农们,他们的生产能力就能提高许多,那整个大明产出粮食的总量,是不是就提高了啊?农民们得到了更多的粮食,官家能收上更多的粮食,那是民富,则国富啊!”
朱元璋本没有很惊讶,因为他从最初就想到了这些小水渠的重要意义。
但是,最后朱安宁那句民富,则国富,还是让他有些侧目。
要不想个办法……把他绑到朝堂上去做官吧!!!
真的好气哦,朝堂里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