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05筹款(1 / 2)

加入书签

翌日,长鸢趁早起身,熟悉完毕,与萧子新二人逶迤来到暖阁,本想速速用了早膳好去桑榆村,却听薄雾笼罩的暖阁中透过来几分欢笑,声音像是陈微远的。

两人相视一看,即刻晃到门前,打开帘子径直进去。见暖阁上的软榻桌椅围满了人,外祖父母正坐软榻上,舅舅与舅母左侧榻,表兄则坐在跟前的漆红桃木雕百合椅上,他怀里抱着暖壶,一边接过婢女递过来的热姜汤,边喝边与他们说笑。

听了帘子响,几人纷纷朝外看了过来。

外祖母与舅母立即招手唤她夫妻二人,指着舅舅和表兄与他们认识。原来外祖母他们还不知道早已私下见过,故而热情起来。

长鸢移步到陈微远身侧,佯装与舅舅表兄见了礼,萧子新亦如是。

外祖父这才吩咐厨房里摆饭,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起来。

用过早膳,外祖父又去看他新栽的桑树了,外祖母与舅母则回到后院做女红去了。苏长鸢起先也是被拉着一道做女红的,她见抽身不开,便故意将针刺破了指腹,见血点子出来,外祖母才道:“哎哟,快别刺了,这东西不学也罢,要是刺破了我孙女的手可不能够!”

一面又着急要请家医过来。

长鸢蜷曲过手指:“都怪我手笨,瞧把外祖母吓得,这点小伤,我自己带了金疮药,叫丫鬟们包扎了便是,哪里就伤到我了。”

说罢,起身唤起金巧,与她一道退出屋去。

刚出了后院,她便也不管手上的伤,只快步来到杏香院中堂,见三人已经在堂屋内等许久了。

堂内早已屏退了丫鬟小厮,长鸢也叫金巧在外候着,别叫人近堂屋。便也跨过门槛,进了屋反手便关上了门。

“舅舅,表兄,这么早就过来了,我还想着我们一早过去呢。”

长鸢走到圆桌前,与三人一同坐下,她一面整理着裙子,忘记手上的针眼还未包扎。

萧起正好坐在她身侧,眼睛轻轻一瞟,还未看出什么来,她又快速将衣袖拢上,遮盖住指尖。

陈微远叹气:“想了一夜,就是没想到办法,便赶过来看看你们有什么办法?”

长鸢沉思着:“这事先不能叫外祖父他们知道,他们年岁大了,保不齐会担惊受怕,倘若一遇见危险的,又会阻拦我们。”

陈逢玉也跟着点点头:“外甥女想的是要细致一些,父亲母亲身体已经不如从前,万事求个稳,才会一忍再忍,到了如今这般田地。”

长鸢又道:“眼下最重要的,是那些流民,年关已至,外面不知道又要下几场风雪,缺粮食、缺炭火缺衣服,说来说去,都是缺钱,所以其一,便是筹集银钱,府上再怎么贴补,能贴补到何时去。”

陈微远称是:“妹妹说的,我与父亲不是没想过,你打算如何。”

她坐得直直的:“平溪这般多的富商,叫他们身上抽出几根毛来,也能保这些流民安稳过年。”

陈逢玉却叹气:“你说的我们不是没想过,只是你不知道,这些富商都是一毛不拔的,我们若是逼他们捐钱,他们还告我们一个恃权凌商,说我们的不是呢。”

陈微远也点头道:“是呀,妹妹这个主意,我们也一早想到了,只是每一次去结识那些富商,都是吃了闭门羹回来的。”

这些个富商,占着平溪那么好的商铺位置,赚得盆满钵满。取之于民,却不愿意用之于民,抢占商铺位置的时候低三下四,如今挣钱了,却是个分文不拔的。

长鸢细细一哼:“表兄莫气,我自有办法治他们。”

萧子新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一面流露出欣赏的深情来:“其二呢?”

她面向他道:“其二,平溪漫山遍野的桑树,春天一来看着是枝繁叶茂,殊不知,这些枝繁叶茂是从百姓口中汲取的养分,所以……桑树不能种了。得需要在明年春耕前,把这些地都腾出来,种上五谷才是最要紧的,否则,待粮仓粮食一旦放完,后继粮食跟不上,平溪会沦陷的。”

“其三,江州那个冯刺史,也应该要去会一会了,朝廷拨下来的银钱既然从他手中经过,那必定是他掌权着,钱我们不要,但要他开仓放粮,拯救难民。”

话说完后,舅舅与表兄都同时安静了下来,他们面上的担忧溢于言表。

她也知道,眼下桩桩件件,哪一件不是千难万险的。

可是不做这些,流民必定将流离失所,死伤惨重,陈家必定会落得个抄家的下场。

萧子新用折扇轻轻叩着掌心,见其余二人沉默,他则轻声道:“夫人所说的办法,已是最好的办法了,这样一来,不只是解决了眼前的问题,也算是给平溪未来的安危做了打算,若是能一举将冯玉业扳倒,亦是大快人心的好事,不知舅舅与表兄怎么看。”

陈逢玉本心若悬河,他觉得办法是好办法,只是难以实行,但眼见萧太傅都这般说了,心中又有了几分把握,他点点头:“那外甥女是怎么安排的。”

长鸢见状,便将事情安排了下来:“我是这样想的,我与夫君去江州找冯玉业,舅舅与表兄留在平溪,和富商周旋,一面和百姓游说,退桑还耕的好方法,等待年一过,便可实行伐桑了,百姓心里也好接受一些。”

陈微远刚要点头,萧子新手中的折扇一顿:“不妥。”

三人齐齐看着他:“为何不妥?”

他轻启横波,嘴角一抿:“我若是见了冯玉业,他定会有所收敛,我在的时候,他便好好推行下令,可待我一走,他拿你们出气,只手遮天也未可知。”

长鸢也恍然醒悟,方才光顾着解决眼下的事,竟一时糊涂了。

她点点头:“是,夫君若是也跟着过去,怕是要打草惊蛇了,所以,那便是我和表兄一同去,你们二位留在平溪。”

此话一出,陈逢玉,萧子新异口同声:“不妥。”

她缩了缩肩,哪里又不妥了。

萧子新好不容易来一趟平溪,远在他乡,能与她日夜相守,不愿分开,他自然是觉得不妥的。

此话难以启齿,留在心中便是好的,便看向陈逢远:“舅舅怎么想的。”

陈逢远道:“江州由我去,你们三个留下。”说罢,他咳了咳:“那个冯玉业,与我毕竟是老友,我要去会会他,看他给不给我这条活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