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4章 开战土拨(1 / 2)

加入书签

扶桑。

“将军,最近大龙加强了在东海的巡逻,咱们没办法靠近,前段时间还被他们俘虏了三艘战舰。

自从苏渊占领了扶桑大部分地区,手下东虎也跟着水高船涨,现在已经是其兵马大元帅了。

虽然现在还没有完全统一整个扶桑,但是土拨那边已经等不及了。

当初和土拨约定,土拨出钱出人支持苏渊,等苏渊统一扶桑之后,两国在左右夹击突袭大龙。

虽然现在还有健次郎仍旧龟缩在扶桑南部一个岛上,但是土拨那边已经等不及了,不停地派人催促苏渊那边赶紧做好准备进攻大龙的工作,所以才会有苏派战舰在大龙东海活动的情况。

在土拨和大龙的交界处,土拨也是军事调动频繁,不停地搞小动作。

大龙似乎又要陷入一场阴谋之中。

。。。。。。

京师,皇宫。

“启奏陛下,土拨多次在边境与我军发生冲突,双方大打出手。

早朝上,一名官员正在汇报边境的突发状况。

“伤亡如何?

李天成只是冷冷的问道。

“回陛下,双方各有伤亡。

官员刚说完,百官百年议论纷纷。

“妈的,这土拨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我看土拨这群人,实在高原上待久了,不知道现在天下是个什么状况。

所有人都觉得土拨是不是疯了,虽然土拨国土面积在哒子灭亡后,已经顺利升到第二,但是和第一的大龙相比,简直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存在。

“发给对方的交涉文书怎么说。

李天成虽然是个有雄心壮志的君主,但是他比较注重个人名声,所以他还是选择给对方发送交涉文书,看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目前对方还没有任何回复。

此话一出,彻底点燃了李天成和百官的怒火。

给脸不要脸。

交涉文书是一个君主和国家的脸面,现在对方居然都不回复,很明显是没将这件事,或者大龙这个国家放在眼里。

“陛下,臣请命,率军出征,一定让土拨国君亲自来京师给陛下谢罪。

“臣愿前往。

“臣等。。”

这一时刻,国家的强盛展现得一览无余,要是以前,至少有一大半的文官会站出来反对开战,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国家没钱,支撑不起对外战争吗。

但是看看现在,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这又说明什么,国富民强,大家只需要考虑国家的脸面,不用担心别的。

这是以前李天成最喜欢看到的,但是现在真的实现后,他却犹豫了。

大龙越发的强大,反而越成为了李天成这个皇帝的负担,让爱惜羽毛,不愿意身上有半点污点。

“陛下,臣以为出兵土拨也未尝不可,毕竟徒土拨无礼在先,但是咱们现在还缺一个理由。”

左相庄颍不愧是跟着皇帝多年的老人,一下就猜中了皇帝陛下的担忧,所以自己便主动提了出来。

皇帝暗自给左相一个,还是你了解我的眼色,对方也是欣然接受。

但是左相的这一问题,把众人难住了,大家面面相觑。

要是周武在这了一定会破口大骂,真是读书把脑子都读傻了。

都说了找借口,想那么多干嘛,就说自己百姓失踪了,怀疑被土拨境内山匪劫走,对方肯定不愿意放行,那就直接开干。

但是这些百官们,却真的在认认真真思考着哪个借口合理。

最终百官们集体想借口都想了一个时辰,总算是有人肚子先饿了,实在扛不住了,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有强盗犯我百姓,逃亡土拨。”

李天成认真思索着这个理由,确实有些牵强,但是其他人也没有更好的借口了。

“陛下,强盗犯我百姓,我们追捕也是合情合理啊。”

那官员赶紧解释,实在是肚子已经饿得不行了。

“陛下,臣以为,借口而已,本就是给天下人看的,是真是假,并不重要。”

左相这个时候也站出来力挺。

“好,集结大军,然后给土拨再次发函,让他们交出凶手,否者就是包庇迫害我大龙百姓凶手的人,那就怪不得我大龙了。”

“是。”

。。。。。。。

很快,大龙发给土拨的信息依旧石沉大海,因为土拨根本就不信大龙会出兵。

在他们眼中,大龙还是那

个,最多嘴上谴责一下的酸秀才性格,但是这次他们错了。

土拨国的无礼,这次付出了惨重代价。

边境陈兵五万,直接被大龙碾压,这个时候土拨和周边其他国家才反应过来,大龙现在已经变了,不再是以前那个光动嘴,不动手的国家了。

五万人,跟杀鸡一般,大龙士卒毫发无伤的就全歼了这五万人。

一时间整个亚洲国家都震惊了,知道大龙厉害,但是这是不是太夸张了一点。

此时的土拨国才开始着急了,感觉自己惹到了不敢惹的人。

吐蕃国王宫。

"怎么都不说话了,哑巴了。"

土拨国君已经骂了一上午了,但是大臣们也只是低着头,任由其辱骂,实在是谁也不敢这个时候去触霉头啊。

“平日里,一个个,不是很厉害吗,不是说大龙不过外强中干吗?五万人,那可是我土拨的精锐,一天就被大龙灭了,耻辱。~~~~”

本来大家以为国君,骂几句,大家忍忍也就过了,但是今天的情况好像和之前有点不一样啊。

国君骂累了也没让大家滚,这个时候所有人只能把目光投向宰相大人,这个时候也只有宰相大人说话可能还管点用了。

宰相被众人的眼神硬推了出去,只能硬着头皮上前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