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3章 一百八十三(2 / 2)

加入书签

接下来是弘晟也是叫背三字经,弘晟背的比弘晋都还要少些,这让胤祉不禁有些恼火。

他自诩文人,文学造诣是几个兄弟中最高的,结果自己的儿子居然比不上大哥和太子的儿子。这不禁让他有些失望。

问完了弘晟,就到了弘晖和弘昀。康熙照例是让背了三字经。弘晖已经启蒙,邬思道也教了三字经。

于是,弘晖便开始背起了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

然后就见弘晖停了下来道:“回皇玛法的话,阿玛只教到这里了。”

康熙闻言,有些惊讶道:“你阿妈只教到这里嘛?”

弘晖老实回答道:“回皇玛法的话,阿玛说,光会背不行,得理解其中的意思才行,所以阿玛每天就只教一些。”

康熙闻言顿时来了兴趣,道:“哦,那你跟皇玛法说说,你背的那些都是什么意思啊。”

弘晖便继续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的意思是,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的意思是,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